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因此,学校要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结合普法教育,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懂法、知法、守法,从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发生。1.把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向青少年灌输基本的法律意识,帮助青少年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的初步形成。青少年通过学习这些…  相似文献   

2.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自96年担任《法律》课以来,通过积极探索,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确定了科学的教学目标 确定《法律》课教学目标,考虑了以下因素:(l)变重法律知识的传授为法律意识的培养。中专《法律》课作为公共政治课,教学对象是中专生、未来的职业劳动者,并不能要求学生像律师、法官那样熟知精通法津,因此,传授法律基本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2)变重守法为提高全方位的法律意识。以往法制教育把青少年学生当作潜在的犯罪群…  相似文献   

3.
针对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积极地推动法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先进的法学教育.改变以往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具备法律素质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促进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有如下相关规定:“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法律观念、帮助和促进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塑造遵纪守法的“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有如下相关规定: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法律观念、帮助和促进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塑造遵纪守法的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法制教育的视角,比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以下简称鲁人版教材)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  相似文献   

6.
《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是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法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纪观念的重任,对于培养符合法治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对法律现象较感兴趣,但是对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动力。因而,如何把法律现象和法律理论结合起来,增强法律课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努力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到,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学好《法律基础》的有效途径。一、…  相似文献   

7.
于维良 《教书育人》2002,(14):42-43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应该成为高校教育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的总称。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感觉、情绪、习性,是自发形成的,属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法律思想则是人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在法律意识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它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有意识…  相似文献   

8.
初中正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法律观念,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工程建设步伐。但是就初中政治教学现状而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以期夯实学生的法律观念、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意识角度出发,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有着重要意义,但中国的传统没有法律信仰并阻碍着中国现实的法治化的进程,法律信仰的形成也就意味着理想法治状态的实现,因而法律信仰的培植是必须的;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促进其生成。  相似文献   

10.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担负着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法律心理、塑造大学生的法律品质等重要职责。新时期,《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更是应该注重对这门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入世”使我们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因势利导,用“入世”形成的诱因和内驱力,激发高师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动机,增强高师生的法律意识;用“入世”对我国法制体制的影响,优化《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用“入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用“入世”带来的非歧视和透明度理念,实现“教”与“学”、“知”与“行”的互动。通过这些,使“入世”变成提高高师《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2.
《法律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和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很大进步,但由于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人治”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社会、学校对法制宣传和法纪教育重视不够,使有些学校开设的法律课仅是背条文、应付考试,没有把法律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导致法纪观念淡薄,打架斗殴和校内偷窃现象等时有发生,而学生遇到实际法律问题又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反映出学生的法纪观念和实践能力都不尽人意。所以,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法律意识的养成对大学生及整个社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中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杜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法律意识主要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理论三个层次构成.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亲法"意识;法治观念,指法律至上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权利平等的观念和正确的诉讼意识;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知识;法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汪平 《甘肃教育》2008,(22):13-13
一、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和。法律意识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公民遵守和执行法律发挥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2年重新修改编订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主要是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校法制教育的着眼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应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性,着眼于现代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鉴此,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加快的形势,当前高校法制教育要着力培养和增强学生以下几种意识: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高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意识为核心。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的总和。前者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感觉、情绪、习性,是自发形成的、属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后者则是人们对法律的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技术原理、网络及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的变更,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峦问和名件弭R彦乍|茁7卜能堂杯信自姑术对门津起瞩7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坚持法律至上。目前,影响人们法治观念形成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旧的法律观念的存在、立法的膨胀与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的结合。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将法治观念的培养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强化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消融国家优位的理念,树立社会优位的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0.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在依法治国条件下,法律意识成为推进法治进翠的观念先导。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与未来,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的关注与培育,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化的进程。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形成原因,并提出培养途径,为推进法治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