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民国肇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丧葬习俗是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一种民俗,是了解社会变迁的窗口。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变化给丧葬习俗带来了新的变迁。丧葬习俗的变迁可以反映一个历史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研究丧葬习俗变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藏族的丧葬习俗是民俗文化与藏传佛教生死观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既古老又不断实践的文化体系。随着藏族原本生死观、苯教灵魂观、佛教传入等因素的融合,藏族的丧葬习俗由内而外发生了巨大变迁,天葬、塔葬、火葬、土葬、水葬构成了安多热贡地区丧葬文化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安多热贡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宗教信仰、殡葬改革对安多地区丧葬习俗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丧葬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渝东南土家族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加强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保护和发扬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河南省博爱县西庄村的丧葬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在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后,经历了一个由一次葬到二次葬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丧葬习俗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畲族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民族文化系统和民族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畲族丧葬习俗在历史上发生过从悬棺葬、火葬到拾骨葬的演变,变迁之中有传承,这种演变与民族迁徙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死亡观念的认识成为许多民族丧葬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本文试就白族丧葬习俗中表现的死亡观作粗略探析,以求揭示白族丧葬习俗的特征及其在白族社会生活中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白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及白族先民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丧葬习俗由来已久。丧葬习俗受一定的丧葬观念的影响。不同的丧葬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丧葬的形式和礼仪。不同的丧葬习俗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中国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就有许多值得我们肯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勇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20-24,41
本文试图从零星的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资料中理清黔东(贵州省铜仁地区)丧葬习俗的脉络,并对有关习俗进行论证。本文还试图简单分析黔东的丧葬习俗及其延续——家族祭祀中存在的祖先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9.
凉山是彝族最为聚居的地方,凉山本土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以火葬为主。居住在都市的凉山彝族即“都市凉山彝族”虽传承了凉山本土彝族的丧葬习俗,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凉山本土彝族和“都市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进行比较研究,是全面认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从藏族繁衍生息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多种宗教影响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藏族各类丧葬习俗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着包括丧葬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考释"丧"、"葬"等相关汉字,从死亡称谓、丧葬方式及丧葬习俗三个方面,透视了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根源及其对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阶级统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丧葬习俗是表现人们如何安置死者的灵魂,如何处理尸体的仪式和活动。二次葬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丧葬习俗,通过对二次葬的研究,对于研究既往时代人类的意识形态、洞察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次葬的葬俗对后世人们处理尸体可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丧葬文化环境对于我国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重大的意义,丧葬文化变迁受经济、政策、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中经济的发展成为丧葬文化变迁的物质基础,而物质基础又推动了丧葬习俗向规范化转变。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冲突、政策制定与政策实行过程中的冲突、"孝"观念与行为之间的冲突是重庆市奉节地区丧葬文化变迁中表现出来的三大矛盾,而这三大矛盾催生了特有的三峡库区农村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14.
门巴族丧葬习俗在整个喜马拉雅族群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对西藏墨脱及门隅地区门巴族的丧葬仪式过程的分析,在文化人类学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门巴族丧葬习俗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做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整体观和功能论的理论方法,对佤族的丧葬习俗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文中从自然环境的生存法则、原始宗教的灵魂观念和天人合一思想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解读佤族丧葬习俗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归结出佤族丧葬习俗所承栽的伦理教化功能、调整社会关系功能和生态环保功能等三项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自清末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丧葬风俗不断地发生变化,由复杂走向简单。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思想受到洗礼,破除了迷信,丧葬习俗更加文明。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完成了从封建生死观到多元化生死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丧葬礼礼仪风俗与丧葬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浓缩和反映,通过对先秦赵国丧葬观念与丧葬礼俗,居丧制度与居丧生活,陵寝与墓葬制度,谥法等内容进行研究,勾画出这些丧葬风俗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赵国丧葬文化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商州地处秦岭山区、丹江上游,鄂、豫、陕交界地带,商州丧葬习俗的化底蕴非常深厚,既杂楚风又兼秦韵。本拟对其丧葬习俗进行一些挖掘和钩沉,并对一些当代人已经感到陌生的习俗化加以解读,其目的在于吸取精华,抛弃糟粕,为建设现代精神明服务。  相似文献   

19.
回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丧葬文化并非凭空产生,也不是哪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是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回族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丧葬习俗直接导源于伊斯兰教,表现出明显的宗教特色。如回族丧葬习俗的土葬和速葬的特点遵循了伊斯兰教复命归真的教法,薄葬的特点遵循了伊斯兰教笃信后世的教法。  相似文献   

20.
佤族丧葬习俗的历史释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佤族的丧葬习俗中,反映和折射出诸多其与历史发展进程相联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种种痕迹和深深烙印。透过佤族丧葬习俗的表象,以此揭示佤族丧葬观念的实质内涵。氏族公社特别是母权制的残余较为突出,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灵魂观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