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措施。面对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所遇到的“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等难题,高职院校要紧抓改革发展机遇,构建体现新时代要求、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彰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反馈,发挥劳动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落实劳动育人目标需要高校回答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高校应秉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聚焦劳动教育的价值本源,坚持“五育并举”,挖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一、劳动教育是什么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学习基本的劳动知识,掌握生活中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是灵动而有生命力的教育。劳动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备课是老师在教前聚焦自身的全部教学认知与悟性,就其所教内容实施多维兼容并内化,从教学深处构建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充满个性张力的教学设计行为。它是一项十分艰辛且驾驭性极强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劳动,更是一项具有向每个老师的学养和学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能力、储备、积淀和智慧挑战性极强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05,(1):13-14
在上海市的一些重点学校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班级改选干部时,同学们纷纷毛遂自荐,有的还利用一切机会发表自己的“施政纲领”,踊跃竞争上岗;可是,班委会成员分工时,谁也不愿当劳动委员。同学们解释说,做班干部能锻炼和发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当劳动委员除了辛苦外,没有别的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不纯粹是社会主义性质,还有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不能根据有没有财产和财产多少,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剥削和劳动,社会主义劳动也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由于资本的存在,剩余劳动也表现为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的占有并非都是剥削。市场竞争的结果,平等的劳动权力并非都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并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但是,只生产使用价值而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是要分清价值创造、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首次提出劳动问题。对什么是劳动问题、中国有没有劳动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劳动问题都表示了不同观战和立场,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重视劳动问题,是欧洲工人运动发展在中国的反映,同时也是五四新化运动民主观念深入的必然结果。劳动问题的提出,不仅使新化运动走向深入,而且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古代虽然没有劳动教育的说法,但是有耕读结合的传统,与现在的半工半读原理类似,都是在系统的学习之余进行一些社会性劳动.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现象中获得一些启发,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古代的劳动教育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但现代的劳动教育已然被社会赋予了更先进、更实际的意义.20世纪以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物质精神更加丰厚.于是,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智育,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甚至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劳动实践时间压榨掉.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和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生活能力下降,久而久之,青少年群体便会缺乏劳动意识.这种现状是劳动精神的流失,亟待改变.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在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上做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指明了一个大方向.  相似文献   

9.
劳动创造了人类。试想: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劳动技能都没掌握,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还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呢?时下在人们重智力轻劳技的大背景下,学生心目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学生缺乏责任心,对班级里的值日工作也是能不做就不做,有时迫于班主任的压力,才勉强做一下,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累积过程,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在语文的教学当中一直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初中语文教学表现为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教师上课往往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总是将文章分成几  相似文献   

11.
构建系统、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生产劳动课程内容体系对明确劳动课程育人指向、完善劳动课程体系以及丰富劳动课程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生产劳动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劳结合理论,从当前生产劳动课程开展的现状出发,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遵从价值取向的统一性原则和内容结构的多样性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生产劳动课程内容体系既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形成,也重视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包括“爱劳动的教育”和“会劳动的教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育背景劳动技能是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下一些家长和教师往往忽视劳动教育,不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近期我发现班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劳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缺失,开展劳动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思想外,还可从另一个层面去探讨,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要教什么?不教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以儿童为主体,儿童与劳动有着特殊而密切的关系。相较于成人劳动的非自然性、功利性,儿童与劳动的关系是天然的、动态的、非功利的、超越的。儿童与劳动都源自并依赖于"自然",都富含"改变"本性与能力,都以不断"生成"新意义和新体验作为确证自身的重要标志,都具备提升精神境界的"超越"意旨。儿童与劳动的互通关系赋予儿童劳动独特蕴意,与当前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相呼应,是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实践依据。由对"儿童"与"劳动"本原关系的回溯与沉思中可发现儿童劳动及儿童劳动教育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单立 《宁夏教育》2005,(11):41-41,43
我国课程计划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课。遗憾的是,除了学校,我们既没有实施"活动"的场所,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保证,以致“活动”课仍在学校、课堂上进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思想外,还可从另个一层面去探讨,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什么需要教?不需教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我国特殊的劳动群体,也是劳动权益与保障更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体面与公平的劳动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劳动者人格尊严和生存环境的一种维护,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户籍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合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不高,都成为目前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制约因素,因此应从这几方面的改革入手,早日实现农民工体面劳动的就业梦。  相似文献   

18.
美育和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两育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都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只有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创性地将劳动和美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马克思劳动美学思想.这为美育和劳动教...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懂得诚实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懂得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教学过程:一、引导自学(10分钟)师:同学们,在没有学习新课之前,你们愿意让老师对你们多一些了解吗?每天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都做些什么呢?生:看课外书。生:看动画片,玩游戏。  相似文献   

20.
他山石     
要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和精神小孩子的创造用成人的标准看似乎是幼稚可笑,而且一般没有什么社会实用价值。但是发展那些幼稚的创造能力和精神却极其重要。因为没有这些幼稚的能力和精神做基础,在成年以后就不可能作出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创造。这么一想,你就会非常尊重、爱护那些幼稚的创造,而毫不觉得它们有什么可笑。你如果仔细观察儿童,看他们游戏、图画、手工、劳动,听他们讲故事,讨论问题,计划某种活动,唱歌等等,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都不是机械人,都不是只按照老师讲的,家长教的去做、去说。他们所做的,所说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创造的因素。对此,你是否去培养它,发展它,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