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方的价值不仅在于人的身份建构,也推动着意义生成.地方本位教育把学习主体身处的“地方”视为教育的重要元素,通过挖掘“地方”的教育资源培养人的地方感.地方本位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有利于塑造人的身份和关系,实现学校教育与外部世界的有机结合,倡导将地方性知识纳入学校课程设计以及将场所视为学习资源.地方本位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育人价值,其文化育人路径包括:以学习者经验为中心,联结校外资源,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通过户外教育,注重对学生生存空间的感知体验;开展文化回应教育,将地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实施地方回应性教学,将学生视为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2.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师生对学校某种制度或学校整个制度体系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学校制度只有真正被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同接受并自觉遵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使学校成为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进步的大家庭。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师生本位,既要依靠师生,同时也要服务于师生,提高师生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度。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路径包括推进学校制度变革、形成学校制度体系、挖掘学校制度文化内涵以及赋予学校制度文化意义等。  相似文献   

3.
“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能力本位”这一核心,探讨如何构建“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完善“需求本位”的教学条件,探索“学生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建设“素质本位”的师资队伍,实现“服务本位”的办学机制,达到受教育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机构办学能力的整体升位。化基础课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家长参与决策:美国中小学管理的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优异教育质量教育委员会1983年发布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吹响了上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号角,标准本位教育改革、市场本位教育改革和学校本位教育改革是这场教育改革中的三大潮流.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是学校本位教育改革思想的集中体现,强调学校自治和共同参与.在这种学校管理形式下,学校在人事、课程和财政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校长、教师以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和家长、社区居民代表一起完成学校管理决策,他们在当地学校事务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5.
成就本位的教师文化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判断标准以学生成就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师特有的思考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成就本位文化表现在座位编排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学校组织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教师自身价值附丽的需要是教师成就本位文化的主要成因.教师成就本位文化对师生关系将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成就本位文化导致差异性师生关系;诱发师生工具性交往,产生功利性师生关系;致使学生厌学、厌师,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6.
成绩本位教师文化指教师在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核心价值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师特有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会学语境下成绩本位教师文化主要体现为师生交往中表层上的座位编排分类及深层上的师生互动的差异性。现代理性教育的理念、学校组织的价值取向和教师自身价值满足的需要是教师成绩本位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师成绩本位文化的形成对师生关系有着消极影响,需要教师转换其教学思维以规避之。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一个“人-事-物”三位一体、交感互生的人文生态系统.学校建设的完整表达式是寓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和教育力,文化是学校存在的标识,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对象,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而言具有特殊意义.学校建设应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文化建设的统一,当代学校建设的新重心是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学校体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一味地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工具型人才”,却对活生生的“人”视而不见。“人”的本质缺位,也意味着学校体育失去了现实根基。文章从社会学本位论的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进行再认识,以重新找回学校体育的现实根基和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加拿大学校本位改革项目评估模型,指出当前课程改革评估迫切需要将评估重点转向学校内部、转向问题本位、转向评估意义和功能的探讨,并提出要超越评估形式本身的变更,挖掘学校本位课程改革评估所负载的文化意义的重构,即从标准化的技术文化到情境性的解释文化、从工具性的行政文化到批判性的反思文化、从制约性的审查文化到解放性的创生文化,反思评估作为一种文化重构活动、作为一种识反思裁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反学校文化”是指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种文化现象,现阶段其在文化行为上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的学校教育文化及其精神的反叛、挑战与抵制。青少年“反学校文化”既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改进的潜在推动力量。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评价与选择,提高他们的文化批判意识及文化判断能力,既是引导青少年文化合理建构的基本策略,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强化劳动文化培育,对于解决学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有教育无劳动、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至关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劳动文化缺失,严重制约了劳动教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劳动文化培育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必然要求,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劳动教育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课外活动是小学生闲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校本位”的小学课外活动课程设计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学校现有资源,成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辅助形式,也为丰富教师专业素养、融洽师生关系提供契机与平台,为学校更好的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课外活动的课程设计也存在“唯技能”等的局限性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核心之一,也是当下很多学校最大的努力目标,可是到底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却见仁见智。正如南京师大附中校长王占宝所说,教育始终在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人的本位三之间存在钟摆现象,它应该达到适当的平衡,任何一种偏离都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校长首先应该认识的、准确解读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话题。可以想见,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否深刻,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中一切行为的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14.
“工作本位学习”是相比于“学校本位学习”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两者各有利弊。本文探讨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从而使职业教育既兼顾学历层次,又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从而在“双证融通”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强化其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家本位”思想及其延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家本位思想的延伸体家族是血缘群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族文化有其团体的局限性、狭隘性和传统社会的宗法性,与其他群体可能发生冲突。主流文化多年来对其持恶意态度,今天,重新审视“家本位”思想及其延伸,分析它在增强民族国家凝聚力、建设社会伦理及其了解华人交往规范及家族企业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对现代化建设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如艳 《学周刊C版》2010,(9):170-17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广大思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了不少尝试和探索,但课堂教学仍以反复操练和题海战术为主,即教学仍然停滞于“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还没有提升到“学生发展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上。这不得不使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个基本问题:如何改革思品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是学生发展的必然所向。面对美国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语言学家赫希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美国教育质量、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知识之于课程、之于教育、之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背景知识,技能的培养需要建基于特定的领域知识,成为有文化的公民需要掌握标准语言和共享知识,同化新知识需要先前知识作为基础,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需要学习以核心知识为“同心圆”的课程。作为一名教育上的保守主义者,赫希的知识观和教育观都建立在社会本位的立场之上。赫希强调,教育要从儿童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儿童关怀和爱护的缺失,反而正是儿童本位思想中存在着的过于浪漫的发展观造成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知识的延迟以及对儿童关爱的错位,剥夺了弱势学生学习知识、改变知识状况的机会,这对弱势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因此,学校必须正视“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以背景知识、领域知识、共享知识、先前知识、核心知识等为内容的高质量课程体系,让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成就本位的教师文化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判断标准以学生成就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师特有的思考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成就本位文化表现在座位编排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学校组织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教师自身价值附丽的需要是教师成就本位文化的主要成因。教师成就本位文化对师生关系将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成就本位文化导致差异性师生关系;诱发师生工具性交往,产生功利性师生关系;致使学生厌学、厌师,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学科本位一直是中国学校教育的一大特点,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长处,也是传统教育的弊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美术教育在学科本位的时代背景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未能或者说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长期忽视的是教育的情意性,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美术教育效果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方背景下的"学校本位"源流极为复杂,代表了教师教育的一种整体转向,表述的是在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思潮中衍生的一种以市场为本位追求教师质量的制度化的实践。我国实践中有"学校本位"的要素,但是,政策和研究层面上大规模的中国化历程并非教师教育领域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辅助策略。辨析中西语境中的"学校本位",产生了中国的"学校本位"之问,是顺理成章还是顺水推舟?顺水推舟的学校本位,没有教师教育连贯的制度设计和权力关系的变化,"学校为本"有可能面临"反反思"的危险,它们维持与巩固的或许正是课程改革力求打破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