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2.
“亦声”和“读若”是《说解字》的两个条例,用“亦声”标音的会意字可叫做“亦声字”。则甲读若乙,则可把甲称为原字,乙称为读若字。本对11组原字是亦声字的“读若”进行了,信为:许慎作“读若”的主要意图虽然是标明字的读音,但是通过“读若”却揭示了古汉语的音变现象,展示了经传用字的实际情况,并且还体现了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沅陵乡话“z”声母的来源。探讨了z声母形成的音变机制和所反映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例外音变的研究一直都比较少,对于《说文解字》里的少数字今读与反切规律相异现象的研究更加少。本文从《说文解字》中摘出了几个“少数字”,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试着指出发生这种例外音变的原因。研究例外音变当然是有价值的,这种例外音变的研究有利于《说文解字》今音的审订,对汉语字音的发展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汤红忠 《文教资料》2009,(12):43-44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变调、轻声、儿化等的音变规则较为繁琐.但从宏观上加以概括,那就是两个字:“互补”。互补原则渗透在语流音变现象中。把握互补原则能提高普通话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语气词"啊"的音变及其用字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的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应重新整理为8种,现代汉语教材认为,“啊”根据音变应分别写作“啊,呀,哇,哪”,但实际上几乎无人能真正分清它们的写法,因此长期以来“啊”的音变用字一直处于混乱状况,结束这种混乱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律统写为“啊”。  相似文献   

7.
新绛方言属河东方言绛州小片。普通话无将来时制助词,但新绛方言中的“家”字可作将来时制助词,其用在动词(动词短语)后表示将来时态,且和进行时态助词“着”过去时态助词“过”“了”整齐排列,形成新绛方言完备的时制系统。此外,新绛方言的“家”字受整个句子声调影响在疑问句后音变为“间”,祈使句后音变为“价”。这是一种共时现象,而非其他专家所说的历时现象。  相似文献   

8.
英汉音变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流音变指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音节与音节、声调与声调之间相互影响或语义区别产生的变化。英语和汉语分别是世界上用得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语言,各自的语音系统都非常庞大,其音变现象也纷繁复杂。英语的音变主要有同化、省略、弱化、连续等;汉语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音变等。由于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和汉语音变现象自然大相径庭,但也有一些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里,有两种完全相反的音变现象,一种是合音现象,一种是分音现象。 这两种音变现象,古已有之,有的已经被人们发现。例如“不可”的合音为“叵”“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为“诸”;“笔”的分音为“不律”,“孔”的分音为“窟窿”等。 这两种音变现象,发展到现代汉语,更是屡见不鲜。例如“不用”的合音为“甭”(béng),“只要”的合音为“嘦”(jiào);“蓬”的分音为“扑棱”,“拱”的分音为“骨甬”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一”字和其他音节连读时产生了音变现象。当“一”字夹在两个重叠的动词中间时,“一”字读轻声,书写音节时不标调号。然而,九年义务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一至第四册遇至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11.
论原产地规则中的"实质性改变"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产地规则是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法律制度.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均在来自不同产地的货物间实施差别待遇,原产地规则已不单纯是技术性问题,而演变为一种贸易政策工具.本文结合WTO<原产地规则协定>以及欧美立法经验,对原产地规则中的实质性改变标准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作者指出,我国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立法,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朗读或说话时,音变的正确率很低。提高语气词“啊”变读的正确率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有所提示;将“啊”的音变结果用相应的文字书写出来;逐步渗透音变知识;加强口语教学,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仄韵五律之声律和韵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清本<全唐诗>收录的作品,对仄韵五律的声律、韵律进行调查,可知自初唐前期开始,诗人们在探讨平韵五律的同时,就已经对仄韵五律的声律、韵律进行着摸索.从唐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仄韵五律同平韵五律相比,在实施押韵和粘对规则上是同中有异的,仄韵五律的特点是:(一)首句若是使用仄脚律句,则仄脚字并不入韵,而且第五句使用仄脚律句.(二)首句若是使用平脚律句,则第三句、第七句使用仄脚律句.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一个有“意”参与的“变相”过程。创作在“虚静”的状态中将自然界的竹子纳入眼中,经过“意”的取舍加工,一步步外化为“手中之竹”。而他的“胸无成竹”这个独创性的命题更是他“趣在法外”、突破成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段娟 《培训与研究》2010,(10):107-109
2010教育规划出台,两会召开,教育热点的高考改革一如既往地激起全国人大代表和人民的最大关注。大家对高考改革的切入点和途径、方案各持己见,若将高考改革的主要元素引入医学的"标""本"类比探究,分清主次,分清急缓因时因地更好地逐步解决问题是值得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对教育生活实践的关注中 ,人们常常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教育现象 ,这些现象看似与教学本身有所游离 ,但实则却关系密切。甚至 ,对这些教育现象的关注 ,可能导致对某些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颠覆。文章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 ,试图关注与阐释的是 ,学生在开始置于学校场域的“此时此刻”,场域以及场域中的人如何借助分班技术、学号编码、仪式活动以及办公室与教室的双重领域打造入“场”规则 ,并且在这种打造中如何制造出诸多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有一些明确注明“假借”的语言材料。慧琳所谓假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字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二)训诂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本有其宇,依声托事”;(三)词汇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词义引申。这或许亦是许氏“假借”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8.
弗罗斯特在华兹华斯诗歌语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带意义的语调”的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作诗法,文章对他的“带意义的语调”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详实的例子说明了它在表情达意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毛诗即《诗经》音系比较,三家诗异文表现出共同的韵部系统特点,反映汉代齐鲁方音特征:脂、微相混;歌部细音与支部细音合流,与脂微相近;鱼部一部分字读入麻,与歌戈合为一部;侯部三等与鱼部合流;侯部一等与幽部合口合流;幽部开口与宵部合流;后鼻音韵尾在中元音后演变为前元音韵尾,前鼻音韵尾在低元音后弱化或脱落;入声韵尾有大量的弱化和脱落的趋势。三家诗异文反映的语音特点,既有方音变化的性质,同时也有历时音变的性质,它们演变趋势很多地方代表汉语语音历史音变的趋势,因而可以与利用其他材料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印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转换角色,改革教法,把问题解决引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参与学生探究问题,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