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丰富生活体验,全方位开拓生活源泉。让学生一扫过去缺乏习作兴趣、无米下锅的现象,把作文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真实而丰富的生活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习作水平就会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写作文,重在真实。而在不少学生的叙事作文中,却常出现公共汽车上让座,帮老大爷推车之类的内容。这些事情一般都不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而真实的生活有些学生却很难写出来。那么如何训练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呢?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眼、心、手的综合产物。有些学生很怕写作文,因为他把作文看成是虚无的东西,要自己去编造。完全是"造"出来的。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内容空洞,没有灵气。其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内心自然“流”出来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曹云玉 《课外阅读》2010,(7):139-139
作文教学中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做法,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出题者要我写什么。怎样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命题的框架里去。这种违反作文自然规律,“依葫芦画瓢”的训练,怎能不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呢?最近,我发现在课余与学生们讨论过的一些话题被学生收进了作文。而且比别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表达出了学生真实而朴素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难就难在如何将生活中闪烁着五彩光芒的一个细节、一个镜头、一个片段,经过补充、虚构、调整扩展成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现成的事件、完整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写。即使偶尔有,但生活的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细节,虽然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但是要把它写成作文,还需借助"虚构"——对人物、情节等进行艺术加工,使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有集中性、典型性、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内容空洞,没有灵气。其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难就难在如何将生活中闪烁着五彩光芒的一个细节、一个镜头、一个片段,经过补充、虚构、调整扩展成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现成的事件、完整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写。即使偶尔有。但生活的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细节,虽然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但是要把它写成作文,还需借助“虚构”——对人物、情节等进行艺术加工,使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有集中性、典型性、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邵永庆 《学子》2016,(6):68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实际的作文写作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惧怕作文,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写的文章不真实,没有真情实感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写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一、自由写作激发兴趣很多学生都会觉得作文很难,他们不会写,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以及如何写,更没有写作兴趣。但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成为广大师生共同感到头痛的事情。一提到作文,学生感到无话可写,老师感到很难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被写作所困惑着。特别是学生不情愿去写作文,老师就逼迫着让他们写,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实在是不成样子,老师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其实我们这样的逼迫学生写作文是永远写不出来好文章的,学生作文必须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产生写作灵感,增强自主写作意识。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不可估量的写作  相似文献   

12.
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以小见大,从平常中见特别,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呢?很多人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放开思维去想,把自己真实的感悟写下来。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内容也会变得更充实。因此,一定要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写不出来;写出来的作文,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写得很枯燥,缺乏真情;有的千人一面,使阅者皱眉。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有畏惧心理;或是平时不善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的"镜头"。老师无形中拔高作文要求,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不让学生展示个性。笔者认为作文应追寻个性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的作文成为他们心灵的翻译家,鼓励他们"手写我心",把真生活,内心的真话、真实的想法原原本本地、自由地表达出来。可以从"生活──源头活水、构思──标新立异、想象——锦上添花"这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情感心迹的真实流露,是怀疑、思考和探索的真实记录。一些学生在日常言谈、书信、日记中,都是自由、率性的抒发与剖白,而在交给老师的作文、在试卷上写的文字、甚至在公共场合表达的意见,却并非真情实感的话,是根据场合所说的应景话。这种为应付作业与考试而编造的或违背生活真实社会真实,或违背中学生真实意愿的失真作文现象,原因是相当复杂的。  相似文献   

16.
快乐作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这也就是说作文要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而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作文才是真实自然而感人的,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少,阅历不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地的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真实、愉快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由拟题,提供交流机会,给予成功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乐中学写,愉快作文。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情感心迹的真实流露,是怀疑、思考和探索的真实记录。即使允许虚构、发挥想象,其目的仍在于表达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虚构不应等同于说假话。然而反观现实,违背生活真实或社会真实,违背中学生真实:意愿的作文充斥于中学作文教学。一些学生在日常言谈、书信、日记中,都是自由、率性的抒发与剖白,而在交给老师的作文、在试卷上写的文字、甚至在公共场合表达的意见,却并非真情实感的话,是根据场合所说的应景话。这种为应付作业与考试而编造的或违背生活真实社会真实,或违背中学生真实意愿的失真作文现象,原因是相当复杂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要让孩子写好作文应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体验,有了真实的感受,写作文时就会说真话、道真情、表现真实的生活,文章才有血有肉,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学生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鲜活的生活,去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为文造情.要让学生明确我们真实而有味的生活才是作文厚重的大地,记叙的内核就是把真实的生活画面化.写生活就是写下那些触及你心灵的“真事”,注入我们的真情;写生活就是学会捕捉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学会把动人的瞬间画面定格;写生活就是要融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切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