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系统(CSSCI)为数据源,检索了2009年间课程与教学论的文献1129篇,从期刊、地区、作者合作网、主题分布等多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利用词频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先进计量技术对该学科2009年的研究状况做了简明、直观的展示。结果显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展日趋成熟,与教育技术、比较教育等教育学等学科相互支撑、交互发展,各区域在研究实力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有稳定的专业研究机构、团队、期刊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课程论研究及其关注主题的变化发展态势。我国课程论研究经历了从国外引进到本土创新的过程,总体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内容涉及到了课程论的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关注主题存在差异。课程改革与发展、课程结构与类型、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决策、领导与管理、课程本质等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程内容、课程论范畴和学科地位等方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细致,课程本质、课程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存在话语泛化现象。今后一个时期的课程论研究,应突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反思热点研究主题,加强薄弱研究主题,促进课程论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90—2008年在《课程·教材·教法》上刊发的教学论领域的论文,分别从论文刊发量、作者类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引文特点等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从中提取了近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的研究重点和发展状况,以探讨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侠先生对我国课程论重建的先驱性奠基性贡献,可以归纳为五个"第一":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课程论》专著;在我国新时代《教育大辞典》中第一次主持撰写了课程和各科教学分卷;在多所高校开讲课程论他是第一人;参与创办并主持执编了我国第一本课程专业期刊《课程·教材·教法》;主编了我国第一套《课程研究丛书》。他在课程史、教学论、师范教...  相似文献   

5.
问题研究是课程论实现学术创新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的课程论研究中存在着假问题混淆视听,真问题悬而未决;盲目追踪热点问题;问题域边界模糊;问题来源渠道封闭等现象。为此,课程论研究者应提升责任意识、采取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对课程问题进行深入的把握与缜密的思考;从跨学科的角度去审视课程问题,以促进课程论研究的长足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从课程论教材反思我国的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学科领域的教材代表这个领域的专业成就,也反映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程论领域有代表性的五本教材的分析,发现我国的课程论学科建设刚刚起步,研究缺乏基本规范,已有研究对课程改革实践关注不足。以后应该立足我国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加强课程论本土化建设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2010年课程论研讨会与教学论年会研究成果统计分析发现,我国课程论与教学论研究领域呈现出广域性、问题性和变迁性特征;研究热点均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问题和关键因素;研究方法重理论思辨而轻实证实验。未来研究应以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重心,以"基于教学研究课程"与"课程变革中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我国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与教学论这些年来的研究进展如何,是值得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我们以CNKI数据库之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中发布的185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研究的领域、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主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描述2000年至2008年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概貌及其与我国课程改革之间的互动情形。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论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上,代表认为: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是课程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论的学科性质、功用和价值取向需要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需求,既能科学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形态,课程论和教学论作为知识形态,两者之间倒是可以用“整合”一词。在课程设计方面,代表们提出两种设计观,即体现课程根本属性的课程设计观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观。课程实施在内涵和外延上比教学宽泛,课程实施受课程制度和课程意识等隐性因素影响,课程实施不应在一种取向下探讨不同取向的课程实施问题,重要的是要依据“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标准来对课程实施进行价值判断。针对课程评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课程评价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进一步做好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评价、制订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对话和协商等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理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科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我国学者对课程论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我国课程论的发展经历了初建、停滞、重建、成形和发展五个阶段。我国学者对课程论的学科基础、学科性质、学科地位、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群建设等进行了探索。基于对这些探索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课程论的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课程论;课程论的学术品位;我国课程论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介国外课程论与教学论,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国的课程论与教学论研究从引入和借鉴到本土化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继续更好地促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学科发展,这是每一位课程论与教学论研究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引文分析的方法,对2000—2007年我国苗族研究文献的被引用情况进行计量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客观地评价近年来我国苗族研究的高品质学术文献资源。统计结果反映出近年来我国苗族研究领域被引用文献数量较多,被引用文献类型主要以期刊论文、论著及学位论文为主;以民族学专业期刊和民族院校学报等20种期刊为高被引用期刊;形成了一批高被引用文献;在近年来苗族研究的作者队伍中,伍新福等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多次被研究者引用,构成该领域的高被引用作者群。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1981-2009年我国游泳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的数量、引文的类型、引文的语种、引文时间、中文引文高频期刊和引文著录格式六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游泳硕士学位论文篇均引文量为43.85篇,研究者利用文献的能力较弱;引文类型多样,游泳研究多类型载体开放程度较好;外文类引文占23.15%,研究者信息语言的运用能力不强;引文最大年限主要集中在文献发表后2~8 a,基本符合科学文献被引用的最佳时间;《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14种期刊是研究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期刊;引文著录格式66.95%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市场导向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的课程论研究渐趋理性、规范和成熟。我国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以档案学专业为样本,以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在现代课程理论背景下,对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途径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对课程、课程论的概念着手谈及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论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了语文学科课程论与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关系和目前我国语文学科课程论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幼儿园整合课程作为一种通过整合而产生的新的课程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为了了解我国关于幼儿园整合课程的最新研究状况,搜集近十年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导刊》五种期刊上的有关幼儿园整合课程的文献以及优秀硕士论文,在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述近十年来我国幼儿园整合课程研究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课程论体系结构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课程研究的迅速发展,要求对课程论的体系结构进行探讨。课程论体系结构的确立,要遵循如下思路:明确课程论的学科性质;确立恰当的逻辑起点;课程论的体系结构要完整;课程论的体系结构要达到逻辑严密;课程论的体系结构应该是开放的。课程论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基本方面:课程实体;课程运作;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对苏联教学论和美国课程论的借鉴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读和误解,比如,在引介苏联教学论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对"教养"和"教养内容"的高度关注;在引入美国课程论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对"教学"和"民主精神"的关注。造成这些误读和误解的根本原因是对源于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脉络的研究范式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所以,走出目前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从本源上认识这两大范式,以纠正目前我国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源自于德国的"教学论"范式和源自于美国的"课程论"范式的认识不够清晰,造成了目前国内存在着"大教学论""、大课程论""、并列论"和"整合论"等四种关于教学论和课程论关系的观点。它们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没有认清楚教学论和课程论是分别属于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脉络的教育范式。所以,走出教学论与课程论关系误读的出路就在于首先认清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西方课程论发展的困境引发了后现代课程的“概念重建运动”,也点燃了重建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的学术争鸣.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21世纪以来传统主义和重建主义的三次交锋,得出结论:西方课程论发展的困境实质是研究者自身的困境;“概念重建运动”没有解决问题,而是逃避了问题.我国课程论不应效仿西方后现代课程的“概念重建运动”,而是要扎根课程开发的实践,努力研究和开发出更高效的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