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然而,她笔下的科幻小说也毫不逊色,不仅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心理体验。相对于其同时代的言情小说家而言,身为言情小说家的亦舒,科幻小说更能显示她过人的才气。文章即从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女性心理体验两方面阐述亦舒科幻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与现代之间--略论民初言情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入手,以这一时期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创作为主要对象,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大众心理状况,考察民初言情小说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对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及由此产生的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来对民初言情小说做一次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3.
网络言情小说《知否知否》通过女性视角对两性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新时代网络女性作家苏醒的女性意识,但女性主义与男权中心主义在网络文学中的博弈仍旧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社会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思考其创作的困境,为探究网络言情小说的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历史,描绘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30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从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寻找中国小说所走过的道路,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虐恋已成为网络言情小说中的重要模式,它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恨交织的矛盾冲突为主线,追求一种“痛并快乐”的心理体验,为现代女性读者提供一种强烈且刺激的情感抚慰,表现出复杂的女性意识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虐恋已成为网络言情小说中的重要模式,它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恨交织的矛盾冲突为主线,追求一种"痛并快乐"的心理体验,为现代女性读者提供一种强烈且刺激的情感抚慰,表现出复杂的女性意识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青蛇》并不是纯粹的言情小说。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相关理论,认为她在该文本中不仅以女性书写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构,而且还原了被古老的男权文化压制和漠视的女性欲望,亦肯定了女性对爱的执着与追逐,并且把现代女性生存境况投影于主人公身上,借以承找作者对现代女性人生困境的思考,从而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8.
经久不衰的“言情热”是近几年文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心理的屏幕上观照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结合生动的实例,较全面地阐述了青少年阅读言情小说的心理动因,揭示了少男少女为什么爱读言情小说的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西部地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男性青年员工在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低于非国有企业男性青年;女性青年员工在社会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生存质量高于非国有企业青年女性。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本土言情小说的写作、出版异常火热。从琼瑶到席绢、于晴等,言情小说的流行和热卖成就了众多的言情小说创作者,也繁荣了台湾通俗文学市场。文章探讨了台湾本土言情小说主要的几种传播方式、被广泛接受的社会背景、读者情况等,以期能够管窥台湾言情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概况。  相似文献   

11.
广东电白闽方言区对青年女性顾客的通用称谓语是“靓妹”“靓姐”,极少使用“美女”称呼。根据电白闽方言区青年女性顾客的称谓语的使用频率来分析其原因,发现交际双方的爱美心理、称谓语本身的语音条件、商业交际场所的不同、发话者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地方民俗文化色彩等因素对青年女性顾客的称谓语的选用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青年知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利用成就动机心理的驱动力,发挥其潜能,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依据经典成就动机理论,分析了青年知识女性成就动机的特点、导致其成就动机弱化的自身原因,同时提出了进行积极应对的自我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13.
胡深媛  姜琴舒  李静 《考试周刊》2010,(52):240-241
大学女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女生沉迷于言情小说的现象日益严重,充斥于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的言情小说对女生的恋爱观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对她们的健康成长不利,如何引导女生走出言情小说预设的"爱情误区",是本文探索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老年女性服装原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年女性 (60~ 69岁 )的接触式人体测量 ,统计分析了测量数据 ,并与青年女性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在青年女性服装原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老年女性服装各部位的变化规律 ,得出实用性老年服装原型。  相似文献   

15.
《莺花杂志》是1915年由孙静庵和胡旡闷编辑、在上海发行的女性文学刊物,杂志以小说为主干,短篇小说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其中短篇言情小说继承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模式,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出现结局悲剧意识更为明显、人物塑造更立体多元和女性意识萌芽等新变.同时,受时代所限,作品不可避免带有某些封建性.《莺花杂志》短篇言情小说...  相似文献   

16.
余醴 《现代语文》2007,(3):91-94
言情小说是人们喜闻乐见和津津乐道的文学样式,也是通俗的文学中重要的一支。人们对言情的需求和消费也成为言情小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言情小说不断演变,它和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叙述者和叙事方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和和两性关系在几个典型时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走过了从世情到梦幻到童话再到现实的过程。张爱玲、琼瑶和亦舒、席绢几位作家就成就了几个阶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州市城中村青年的随机样本分析,了解城中村青年的心理压力状况,并对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研究发现:①城中村青年心理压力主要源于家庭事件;②面对压力时城中村青年应付方式总体倾向于解决问题和求助,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③城中村青年缺乏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多源于朋友,且男性较女性获得的社会支持少。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时代,网络言情小说受到追捧,随着当代年轻人在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下苦闷情绪的日益显现,“悲情”写作成为网络文学中的写作主流之一。匪我思存是网络言情小说“悲情”写作的领军人物,在其精致婉约笔触的渲染下,“悲情”主题凸显的同时,“悲情”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尤为成功,特别是那些由性爱分离到深陷情感围城的女性和在欲望、仇恨中不能自拔的女性身上“悲情”色彩更为浓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种渠道对261位女性研究生的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其就业心态不佳,因此需要心理指导。女性研究生的自我心理调节、社会宣传和就业政策的改善、家庭对女性研究生的心理指导和支持、高校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等,对女性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90年代多样化的文学创作中,一些女性作家将目光转向转型期的都市青年女性,关注她们生理与心理的成长过程.她们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都市青年女性的生存状况,以不同的写作方式,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与女性自身的敏感来探讨女性的成长之路,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思考女性的命运.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当今商品化的时代里,都市青年女性的成长艰难又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