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0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与行为主义相比,建构主义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强调知识的“人格性”。建构主义对职业课程的影响体现在课程目标上。强调课程目标设置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强调学生的背景经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在实际情景中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在课程评价中强调采用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个性进行评价,有利于实现课程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我国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主要存在课程目标取向褊狭、课程内容脱离少数民族儿童生活世界、课程实施过程简单化、课程评价缺乏文化检视等问题。构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应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三个维度架构课程目标体系;重视民族幼儿生活世界,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以主题为单元统整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避免单一的评价观.实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试论建构主义课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观的演变是与其价值基础的改变相一致的 ,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同样是建立在其知识观、学习观的基础上。通过探讨课程观及其价值基础的历史演变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观的基础上 ,构建一种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课程观相比 ,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 ,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以及强调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情境性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体系的短板。做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对于保证教育公平、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农村幼儿园的特殊定位和关键作用,从如何提升课程质量切入,全面分析提高课程质量对幼儿、幼儿园以及乡村基础教育的作用,针对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完善课程评价的原则,就进一步提升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小课程衔接指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之间的连续性、连贯性、持续性。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重庆市2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幼小课程衔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建议当前我国幼小课程衔接中课程目标要小步子化、课程内容要生活化、课程组织要统整化、课程实施要活动化、课程评价要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资源宝库。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逻辑的四个维度进行梳理,主要从师资培养、家园共育以及课程审议等三个方面阐述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表现性;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性。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指导,高师教育类课程内容应注重师范生教育观的培养、应重视师范生生成性认知的融入、应关注个人经验以形成师范生的缄默知识、应加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以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近几年我国广大理论研究提出了各种幼儿园课程理论和课程模式,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多样化,技术化,系统化的趋势,本从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六方面论述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课程观是课程的灵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对课程本质、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方式、课程目标和课程主体都有了全新的看法。新的课程观要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以新的面孔呈现。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改进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质量,提升幼儿的健康发展水平。针对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普遍存在的评价意识缺乏、评价规划缺失、评价过程不当等问题,幼儿园应遵从系统思维的要求,通过调查分析明确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通过不断细化评价要素优化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结构,通过加强评价体系设计完善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功能,从而不断提升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的课程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课程活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滕春燕 《幼儿教育》2012,(Z3):28-31
布洛克建设性后现代课程观是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浪潮下的一种新型课程观。它宣扬儿童是学习的主人,是课程的主人,强调应从过程、联系、转化、创造的角度重新定义教育及其课程。从建设性后现代课程观角度看,目前幼儿园教学资源存在注重确定性、教师权威性、封闭性、知识的学科性,忽视不确定性、幼儿主体性、开放性、知识的整合性等问题。借鉴建设性后现代课程观理论,我们认为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发现能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教育价值的事件或因素,进而促使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4.
课程评价是双语教育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从生态课程教学观出发,探讨了生态化双语课程评价体系的交互性、多元化和过程性特征,并认为生态化双语课程评价既是双语教育和谐动态发展的必要选择,又与其具有一定契合性。在把握双语课程生态评价要求和原则基础上,从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模式多元化和形式多元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化双语课程多元化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课程评量为弱智儿童教育诊断提供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并可直接用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编拟与实施。课程评量的生态化、动态性是其特点与生命力所在。应从弱智教育观、教育理论的高度,各类完整课程的介绍入手,鼓励学校、班级教师选用、自编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课程计划,促进课程评量的发展,完善教育诊断  相似文献   

16.
媒介识读独立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小学生以批判的态度对媒介及其信息进行获取使用、分析、评价和直用的能力。不过小学生媒介识读独立课程在我国当下尚不具备成为国家课程的条件,因此最为可行的办法是将其规划进校本课程系统。小学生媒介识读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讲究趣味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展开多样化文化触角、鼓励学生亲历和参与,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动态化、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标准,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反省意识、批判意识及责任意识,推动他们成长为信息时代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17.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幼儿的课程,是幼儿的活动,是幼儿的“问题-解决”活动。幼儿园课程决定了它具有对于幼儿行为而言的亲历性、行动性、即时性、整体性、真实性与探索性,同时还具有对于教师行为而言的发展性与支持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新的体育课程计划被制定出来, 而且也被付诸实施, 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结果, 这便需要对课程进行评价, 从而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明确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目标。然而现阶段,在实际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建构主义理念不相符合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对此,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原则,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规划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程只是少数权威人士的活动,教师成为被动的参与者或评价的对象。但从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教师都应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而且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都为教师成为课程评价主体提供了可能的条件。通过增强认识、提出要求、赋权增能的策略,教师可参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评价。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有助于提高课程评价本身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课程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