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新工科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研究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等实践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教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支撑新工科新生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阐述,希望对新生工科实践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以兰州市五所高校工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实践类课程的关系,以兰州城市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金工实训课程为例,结合CDIO理念,建立以"知识、实践、创新、素质"为内容的四维课程体系,得到了适合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类课程新方案,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讨了在新工科建设中,通过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BIM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夯实校内实训中心及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发展,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实现专业基础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满足民族地区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结合实验室优势(L)与学生需求(S),提出了基于SL-CDIO理念的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5个模块+3个层次+3类实践"(5·3·3)教学体系.基于课程知识模块与应用方向,通过"5...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新模式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高校深化实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式实验教育体系并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设计构建开放式创新型实验体系,包括实验框架设计、教学体系重塑,教学模式革新,探索开展开放式·创新型实验的规律和具体操作模式,以推动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李正 《中国大学教学》2012,(3):12-14,56
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工科课程体系要采用贯通式课程设计思想,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强化学生素质;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化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改革课程体系结构、优化课程总体设计来带动和推进教学改革,从而实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一线人才的创新型教育机构,必须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中,满足国家现阶段大量一线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以专业社团为教育载体,构建创业课程实践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使学生在专业社团活动中逐渐具备创新创造能力.同时,高校专业社团是高等教育的第二课堂,在高校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高校专业社团为切入点拓展高校学生培养新模式,走出一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要求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大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路,才能设计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秉承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采用"穿透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竞赛驱动的"四类型六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群组成特性、实践案例模块化构成、金课建设标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特性的竞赛类实践课程,使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共同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化案例实践教学为课程灵魂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课程形式和案例内容的建设标准,提升了计算机大类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效能。  相似文献   

9.
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立足于当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在工作实践搭建了"三结合、三搭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提出完善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培养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专业特点和培养人才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相结合,确定了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建设思路,构建了"一主线、三平台、多模块"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得出专兼职"双师并教"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多资源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对专业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可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设置的课程体系,探讨《工程导论》与《工程实践》开设的背景和意义,并详细介绍了两门课程开设的内容与作用,充分实证了两课在工科学习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立足制造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系统阐述了借助实践思政协同、企业社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细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实现新工科专业人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提出对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我校建筑专业属于技能型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对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文章采取案例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等授课方法,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依托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与目标是建成“国家队”。要围绕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战略目标,开展科研,攻克关键技术;要站在学科技术前沿,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成为高技术创新源泉、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基地。并介绍了近年来取得的各项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将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转换为内涵发展,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阐述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时代需求,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与实践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进一步创新建立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机制,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堂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以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在非机类"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中存在着课程内容繁多,课程结构紧密度不够;学生不够重视这门课程;课程缺少实验环节;课程的课后讨论环节较少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的训练,"题目引导式"教学方法将"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题目与课程知识点关联起来,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后的一门非实验实践课,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其教学方法必然与理论课程不同,更加注重课程的实践性。文章从石油工程专业钻井工程课程设计实际教学效果出发,提出改进措施,使该设计具有多样化、整体性的特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吸引学生的设计兴趣,加深其对设计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其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努力实践"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素质教育观下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训练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以现代教育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探讨了高等工程教育系统过程中,工程训练这个实践性教学子系统的内在规律性,科学地设计、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案例-扩展"式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工程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