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重复保险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保险是保险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的概念。重复保险制度对于贯彻实现保险损失填补原则和避 免保险道德风险的发生有着重大意义。为了使这一制度更科学、更合理,笔者就重复保险的相关问题作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
保险事故发生时,为保证被保险人的损失能够得到有效赔偿,各保险人公平分担保险责任,防止被保险人利用重复投保谋取不当利益,我国在吸收各国保险法对重复保险有益规定的基础上,逐步对重复保险概念界定、构成要件、通知义务、法律效力进行完善,但新《保险法》关于重复保险之规定仍存在制度设计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保险竞合是不同于重复保险制度的多数保险。我国保险法对保险竞合没有作出规定,导致保险实务中经常产生保险竞合的赔偿纠纷。建立保险竞合制度,确定各保险人的赔偿顺序是我国保险立法亟待补充和完善的内容。根据保险竞合的种类,在发生保险竞合时,应以损失补偿原则为宗旨,以法律规定为基础,确定各保险人的赔偿顺序及分摊数额。  相似文献   

4.
关于商业健康险与社会医疗险在赔付领域发生竞合,是否应当适用损失补偿原则这一问题,司法实践中始终未形成统一答案。通过对保险法理论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进行梳理分析后得出,费用补偿型商业健康保险应当适用损失补偿原则,而定额给付型商业健康保险不适用该原则。未来应当修改立法,从明确损失补偿原则的适用范围和赋予保险人建议义务两个角度出发,有效解决该争议。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制定地震保险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地震保险立法,导致地震保险制度的严重缺失。而现阶段制定我国的地震保险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制定地震保险法应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和法治状况,借鉴地震保险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地震保险法中应明确地震保险法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地震保险的性质、地震保险的组织形式和承包范围,对地震保险基金、地震保险再保险和地震保险的监管等主要内容也应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亟需出台巨灾保险立法。中国巨灾保险立法的构建应坚持如下五点:第一,确立保险补偿优于政府救助的巨灾损失补偿理念;第二,采用专项立法模式,先行出台专门的地震和洪水保险法;第三,确立公私合作的经营模式,明确市场的主导作用与政府的引导、支持者角色;第四,将巨灾保险界定为一种带有政策性因素的半强制性商业保险;第五,不断更新、完善巨灾保险法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它也是保险法律制度的根基.保险利益的功能在于分散危险、补偿损失与防止发生道德危险,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在立法上确立了保险利益原则.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保险法》,虽然其间经过两次重大修改,但是保险利益原则一直是作为独立条款规定在“保险合同总则”当中,而且,2009年新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利益进行了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分类规范,立法技术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以保险法为出发点,从经济利益,利害关系以及适法层面对保险利益进行详细解读,以求探讨出最佳适合我国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保险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8.
保险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保险上的不当得利。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利益仅仅是看作对投保人的要求,这使保险利益原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目的价值。从保险利益的目的和宗旨出发应当将保险利益界定为对被保险人的要求。因被保险人的定义中已经包含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利益的要求,所以在被保险人之外再另行规定保险利益原则没有必要,因此《保险法》第12条关于保险利益原则的规定应当取消。  相似文献   

9.
保险竞合起源于美国的其他保险,中国大陆有关保险竞合的观点基本源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同一损失说"和"同一被保险人说"。基于概念的严谨性和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协调,应以狭义说来界定保险竞合。保险竞合与重复保险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保险竞合的适用范围包括了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和费用补偿性人身保险。应从法律规定、行业规范和处理原则等方面完善保险竞合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保险代位求偿制度是我国保险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作用,能够为被保险人的利益提供双重保障,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损失得以充分补偿。与此同时,保险代位求偿制度也能够起到防止被保险人因保险赔偿而过分受益,导致不当得利的情况发生。但是,保险代位求偿制度也并非是至善至美的,通过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应加快立法完善,以充分发挥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功能,促进我国保险业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