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基础,并在很大程度决定了旅游开发的方向.四川平武县虎牙地区大部分属于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区和缓冲区.该区的旅游资源调查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进行,取得相应的成果.该区旅游环境存在以下问题:自然环境脆弱;经济落后;民族文化淡化:可进入性差等.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品质较优,特色明显;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差异较大.具有较大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由此发展起来的滇西北民族文化旅游颇具特色。文章在广泛调研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开发的几种类型。同时,基于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角度,就目前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规范管理、培养人才、坚持创新、打造品牌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婚俗是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以摩梭人的走婚为例,通过阐述走婚的文化现象、走婚的特征及走婚的文化价值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探讨在开发摩梭人走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既要突出当地走婚的特点,又要注重旅游开发对这一地区走婚的影响,从而保护当地所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从高铁与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关系分析出发,以贵广高速铁路为例,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借助ASEB栅格分析法的管理分析学工具,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开展三江县高铁旅游市场的深入分析。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交通通达条件、城市的依托性,也要避免简单的城市中心论;既要考虑资源品位和特色,也要注意开发的难度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积淀、民俗民风的浓郁,也要考虑对自然景观、其他优势资源的依托。  相似文献   

5.
高原民族地区旅游近年来广受关注,其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受到肯定,但这一地区旅游业开发尚未有合理的原则、思路和模式。本文提出了从“高原地区”和“民族地区”这两个特征出发,遵循生态原则、“整体规划”原则、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原则、旅游业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协调原则、创新原则,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循环和全面协调发展,并对此地区开发热点之一的八美旅游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贵州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分布较广的特点,对其乡土文化、自然、社会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案例的形式探讨了如何利用乡土物理课程资源进行物理教学实践,弥补了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与资源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特色校本课程及其资源的建设,形成民族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7.
试论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以民族旅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旅游业有利也有弊,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污染"即是其弊端之一.民族旅游中"文化污染"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造成民族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发展民族旅游的必然结果;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急功近利"行为;旅游者的素质原因.具体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做好民族旅游开发规划;提高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确保少数民族群体可以直接从民族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8.
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是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原生态少数民族建筑,民间旅游商品及民族人文活动三类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内涵、空间类别、规模三个方面具有很好的民族优势,其展现出来的特色决定了广西文化旅游属于典型的民族文化旅游,并且制约着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及市场开发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结合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阐述了贵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及主要可开发内容,分析了各类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现状,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发展至今,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对于文化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仍不明了,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文化是民族地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主要特征,是旅游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也是主要的旅游吸引力.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一边要尽可能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可被大众理解、接受的产品和表现形态;一边要注意保护文化的生态性.只有保护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才能为其民族传承、旅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丰顺县具有独特的水景资源,以温泉、瀑布和漂流为特色的"蓝色旅游"在梅州旅游产品结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丰顺县的水景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在分析其资源特色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推广以及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连旅游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大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开放的进取精神使得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大连市政府通过科学审视、合理定位,形成基于城市营销、旅游节庆、海洋文化、广场文化等较为有效的旅游发展模式。但随着我国各地发展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及旅游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连旅游发展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大连旅游创新发展需要在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生态文明、海洋文化和邮轮旅游,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和“夜”大连,并及早关注未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的交通剧变及大连旅游交通地位,为大连新的旅游发展培育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古交自然旅游资源独特,人文旅游资源优越,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旅游开发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经济优势。但也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较差等劣势。古交市未来的旅游开发,其主打产品是“忠”文化旅游品牌,即利用狐偃山之狐偃庙、狐偃墓等历史人文资源,开发打造“忠”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4.
乐山市具有开发“农家乐”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蕴含着深远的开发潜力.乐山市“农家乐”旅游条件、潜力和策略的分析可以为“农家乐”的深入开发提供现实的理论参考.乐山“农家乐”开发策略的提出不仅要借鉴其他地区成熟的经验,也要密切结合乐山市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汉中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汉中旅游经济总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如何把旅游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汉中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制约汉中旅游业优势转化的因素,提出了转变开发观念、提高开发效率、实现“三权分离”和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思路,以期对汉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地区间通过协同合作,取得共同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拟以川渝两地对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为例,运用"增长极"理论,对两地间的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反观"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得出此理论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的结论,并对川渝两地在"增长极"理论指导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绝大多数的优秀旅游城市患有城市旅游“贫血症”,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旅游资源贫乏,这些城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必然途径就是走“人工化”道路,包括建造主题公园。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建设的新动向是集群化发展,这在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旅游城市尤为突出。因此,主题公园集群化发展的意义、主题公园集群的结构和影响因素、主题公园集群的形成机制、主题公园集群的发展模式便成为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展旅游给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带来很多冲击。居民和游客是旅游业的两大主体,其对旅游发展的感知能深刻反映旅游的品质并左右其发展趋势。然而他们往往对有形民族文化资源比较重视,对抽象的文化资源缺乏认识,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影响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文章以西南四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旅游地为例,定量分析了“主客”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差异性和趋同性。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比居民强;双方的感知重点体现在物质文化层的正面感知上,在负面影响上的感知差异较大;不同特征的“主客”对该影响的感知也存在差异。文章据此提出正确引导、调控和疏导“主客”行为,减少负面影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单位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即旅游经济发展必然由以传统的"数量扩展发展"为主向"质量效益发展"为主转变。考察当前旅游数量扩展型发展模式产生的问题,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换的对策,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质量效益发展型更有利于强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商丘有着丰富的商品质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其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定位不准确。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市场定位的意义,剖析对商丘旅游市场定位的几种观点,结合商丘旅游资源的特色及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以商文化、火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中心来定位商丘旅游市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