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燕娟 《现代语文》2009,(10):89-89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的教育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真谛,而和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程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的课堂能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增强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绿色教育"是一种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和谐效应,促使学生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充满生命活力和蓬勃朝气,并符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内涵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张柠 《广西教育》2010,(29):33-35
学生工作理念是"全面教育"、"全人教育",包括学业、社交、精神、心理、体质、艺术等方面。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关注的是人生经验而不是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4.
赵锋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1,(22):22-23
普陀区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把学生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生活和终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基础,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而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1],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在充分把握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高效生物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后能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和"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确立"以成人为根本,以成才为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抓小事,促养成;讲精神,塑形象;树榜样,求转变;重现实,贵长远"的24字德育工作方法,唱响“优势扩大化教育”和“自我教育”主旋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和帮助青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意"与"认知"相统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课堂教学的随机评价。课堂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为筛选,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可见"发展观"是数学教育理念精髓之所在。那么,课  相似文献   

9.
刘敏 《教师》2011,(15):45-45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相符的,我们的教学需要扎根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仁爱版"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手段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1.
吴明阳 《考试周刊》2012,(35):76-76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在新课程改革中,力求使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潘阿娣 《教师》2011,(23):43-43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即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严钢春 《考试周刊》2010,(29):147-148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思想,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实施"巧教"、"巧学"和"乐教"、"乐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亢音 《林区教学》2010,(6):102-103
从目前应试教育为主流的现象,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总趋势,议美育(其中的艺术教育)的育人意义。呼吁掌握学生教育教学的操权者,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为民族的发展前途而提高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完美人格。高职语文只有进行全面的改革,在兼顾应用性的同时,尤其要凸现人文教育,高职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气"和"活力"而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期刊登的是后"茶馆式"教学关于激活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的内容。后"茶馆式"教学的提出,使得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更明确,即提高学生的学业效能,进一步减轻过重学业负担,从而得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这里的教育质量,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包括了以德育引领的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初中政治教学是一门德育课程,要将特有的德育任务完成,课程教育就是其完成德育任务的主渠道。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则是把学生当成是道德思想建设的一大主体,强调以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强调"引导"与"教育"的结合,推动学生在价值观、态度、情感、认知、智力和知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成为和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管理直接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学生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坚持"以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生为本"的内涵出发,提出"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帮助学生学习成才、健康成长,为实现高校教育目标、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职应用写作教育应与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确立"以人为本"的高职应用写作教育理念,可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博得社会认同,同时也是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王楚奇 《教师》2011,(36):39-40
学生各具潜能,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学校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要求兼顾全体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此,我校提出"不让一名贫困生失学,不让一名学困生掉队,不让一名后进生失望,不让一个学生家长不满意"的"四不"口号,创新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