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德育课的吸引力、规范力、战斗力张文枢“职工高校是否也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要不要开设德育课?”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取得共识。然而,“德育课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组织德育课的教学?”“德育课能否切实解决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这是在职工高校开设德...  相似文献   

2.
浅议德育课的吸引力、规范力和战斗力抚顺矿务局职工工学院张文枢“德育课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组织德育课的教学?”“德育课能否切实解决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这是职工高校开设德育课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并有分歧意见的问题。我曾对本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一位称职的教师,不但要拥有一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一些课堂教学的艺术。德育教学,由于它自身富于哲理性、思辨性、抽象性等特性,懂得井善于运用教学艺术辅助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同时,传统观念认为德育课就是说教课,导致“听课生厌”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学生不爱上德育课,教师不爱讲德育课,德育课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大?今后如何“重视”?诸多问题促使笔者思索。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和多年来的摸索,笔者认为,德育教学大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教师本人如何“上”,我们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应该注入新的技术和艺术,这便是本文题目要谈的德育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4.
利益导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可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趋利性”特点,为学生展示其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所具有的“利益”,从而刺激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策略。将利益导向原则应用到中职德育课中,教师可从揭示德育课的总体实用价值、教学环节的能力价值、教学案例的潜在利益和课堂管理的现实利益等层面入手,并要处理好“利与德”“利与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学科中,德育课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一边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再强调要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一边是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不上专业课,学不学无所谓。以至于在德育课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教师压力大,学生不象话。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强调“要成才,先成人”,学生在下面千姿百态,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干其他的事,有的睡觉,有的干脆逃课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笔者以为是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课教学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即使老师很有水平,对教学内容很熟悉,也会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感,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是不是这种现象就无法改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状况呢?下面笔者本着求实态度和探讨精神,围绕这个主题,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上好德育课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连水 《甘肃教育》2008,(17):46-46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很好,但职业中学德育课的现状却是“课难上,师难当”。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职业学校德育课缺乏吸引力,教师自身思想认识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存在;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注意与兴趣”的工作。如何让德育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感兴趣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7.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上好德育课,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既是德育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德育课教师的难题。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是:要重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好德育课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究德育课的知识性和真实性,巧用名人事迹、格言、名言、谚语,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德育课是培养和造就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是各级各类职校学生的必修课。但在当前的德育课教学中,德育课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尽管围绕德育课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而开展的讨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改革之势风起云涌。但实践中的德育课却仍然见效微。笔者认为,德育课教学改革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从教学管理到课堂要素,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以及如何“考”等都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一、全面更新德育教学理念目前,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整个社会急功近利之风和浮躁之风盛行,…  相似文献   

9.
陈光全 《中国德育》2005,(11):14-15,25
所谓“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与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教师行为。按照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德育课程“回归儿童生活”和教学创新的需要,德育课教师要表现出引领课程的新的教育教学行为,用新的形象在学校德育领域的主渠道“亮相”。据此,德育课教师的角色期待也应与时俱进具有新的内含:即由道德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德性建构的支持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道德人格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10.
薛伟雄 《成才之路》2009,(11):12-13
对学生的教育,“爱”和“严”两者都不可偏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德育课特殊性质决定的。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做到“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德育课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爱,爱为先导”“手中要严,严为助力”“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主动帮教.积极协助”,在工作中“严”与“爱”结合,才能让学生在老师的真诚关爱中启迪心灵,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中奋发成才。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德育课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新设计教学目标,重塑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职专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加上德育课不是专业课,使德育课成了中职学校里面“容易学”、“容易教”的一门课程,德育课在学生心目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如何使德育课真正受学生欢迎?笔者认为,运用以下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面临着时代和形势发展的崭新要求,如何改进高校德育课的教学模式,使德育课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是高校广大德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在德育课教学中,进行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力地增强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所谓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大学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以调动教师、学生、社会等各方面积极因素为特征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视野的教学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其作用仍然是重要的。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是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德育课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培养“四有”新人不可或缺的环节。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课成效不够理想。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是德育教育工作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德育课教学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等四个方面。拙仅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高校管理要从意识、体制、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德育课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职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德育课作为其课程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发挥着导向性作用。但事实上,在培养以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中职学校里,由于德育课教化效益的体现不在于短期性、外显性较强的“技能优”和“学绩优”.而在于内含性、长期性明显的“品质优”。由此决定了它在专业课等其他学科面前显得薄弱和次要,常不为人所重视;同时,学生厌学情绪浓,给本学科教师带来莫大的压力和障碍。因此,现实中德育课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矛盾所产生的困惑与挑战问题预示其“与时俱进”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国龙 《中国德育》2005,(11):34-34,46
备课是教师将自己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成果及其教学思路用文字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活动。这个。体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而教案水平如何,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的程度,更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因而教案格式的作用不可低估。根据德育课的性质、任务及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评价原则和途径、标准,设计并推行“德育课教案格式”,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加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职德育课的实效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长期养成的厌学习惯的延伸,有社会打工流大环境的影响,有受重技能轻做人的错误思想的腐蚀等等,导致了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景象:有的学生啃面包,有的学生玩手机,有的学生嬉笑打闹,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呼呼睡觉。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师,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进呢?答案不言而喻。否则,我们的德育课将走进学生厌学——教师教学疲软——学生厌学情绪加深的恶性循环中。那么,我们如何迎难而进,避免德育课走进恶性循环呢?我认为教师巧妙设计演绎故事、展示与交流、表演与评议等课堂活动,是德育课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学生参与是增强德育课实效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策划“学生参与”的种种举措,有利于激励学生认知内躯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要求动机,对融洽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颇为有效,对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德育课教学的生命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因此,德育教师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德育课堂,将德育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本文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让德育课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教学有优势和弊端,德育课教学必须“善用”多媒体技术,从教学难度、多媒体工具的地位与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的比较、学生接受能力、材料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性等方面考虑,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