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家庭是人类营生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人,尤其是影响着每个儿童的成长。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其对儿童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果在学前期,某些方面甚至比优秀的幼儿园还好。儿童在家庭里所接受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就是到了少年期乃至青年期,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因此教育家们认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相似文献   

2.
自尊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我的整体评价.高自尊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自我形象,低自尊的人具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和消极的自我形象.自尊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儿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一个高自尊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充满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较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相反,一个低自尊的儿童总是倾向于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容易产生自卑、无助和焦虑的情绪体验,为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存在着主体与客体,受教者与施教者的相互作用。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3至7岁。家庭是主要施教者,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因家长忙于工作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当人在接触现实事物的时候 ,对现实中的对象及现象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 ,同时也产生着不同的情绪 ,情感 ,并会逐渐地演变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儿童情感发展对他们心理发展影响是重要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儿童情感的个别化即儿童情感的某种倾向性 ,对儿童将来个性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 ,使他们真正成为心地善良 ,热情友爱、情感高尚 ,个性健康的人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家庭、学校对儿童情感上影响存在的误区及纠正 ,谈一些看法。纵观目前我国家庭和学校在对儿童情感影响、培养…  相似文献   

5.
自尊(self-esteem),又称自我尊重,是自我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张林,2004)。从儿童自尊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自尊是在自我概念形成以后,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及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也说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张向葵等人也提出,自我尊重不仅是人类需要的核心成分,也是人们缓解文化焦虑的缓冲器,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从三岁左右就产生了自尊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希望受到成人的关注与肯定等等。可见,无论从需要的程度上还是年龄范围上,人们对自尊的需要都是如此地强烈和普遍。所以,从儿童开始培养自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产生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并在生活中表现得自信、自爱、自立,达到一种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而朝着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卑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其他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相关调查表明:流动儿童是非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群体。因为,流动儿童生活在城市,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孩子,特殊的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7.
陈洁 《现代教学》2005,(3):58-59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将儿童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它本身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社会机构,是社会的雏型。儿童进入学校这个“社会机构”,扮演学生、同学、朋友等多种社会角色,并在课堂里和其他公共场所进行着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所有这些,都对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人格、塑造自我,培养合乎角色的社会性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社会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前期是美育的重要时期,家庭是学前期美育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美充趋势、美育原则,美育手段、美育作用、美育角色五方面提出了学前期儿童家庭美育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早期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前期儿童的阅读。可以说,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幼儿在3~6岁期间,是其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学认为,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自卑的实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卑,常使人不能正确地审视自己,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评价过低,在困难面前总是打退堂鼓,缺少毅力,甚至对那些本来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而半途而废,从而形成了内向、孤僻、胆小、忧郁、沉默寡言、自暴自弃等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学前期是儿童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从与儿童最亲密的环境要素——家庭入手,以亲子阅读为载体,通过行动研究,发现亲子阅读以其独有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并存的形态,为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营造了真正具有主体性存在的亲子阅读体验现场,即以丰富的阅读内容、共同的阅读时光和平等的阅读互动等为体验内容,以"白描式案例"呈现了亲子阅读在儿童情感、认知和能力发展上  相似文献   

12.
陆静芳 《考试周刊》2014,(12):187-187
<正>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而是在与周围人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儿童也正是在与周围人,特别是与父母、教师和同伴等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师生互动作为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对儿童认知、社会性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3~4岁是幼儿体验情感、建立情感的关键时期。而把握积极有效的师幼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联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吕惠娟 《师道》2023,(9):29-30
<正>所谓“服装造就人”,服装作为个人外表的一部分,包含于自我身体形象的评价之中,他人的直接评价或间接反应会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暗示作用。尤其学龄期儿童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选择与同龄人审美标准相一致的服装才会得到肯定的评价,也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4.
父母的性格和相互关系,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儿童的态度,以及家庭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等,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的行为大部分是在父母或与儿童关系密切的人的行动影响下不断形成的。 1.父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潘福勤 《山东教育》2002,(27):50-52
安全感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前期儿童尤为重要。这里所谓的安全感,不仅包括对生理安全的体验,也包括对心理安全的体验。安全,涉及人身安全、活动安全、危险性、威胁与惩罚、尊重、依赖、信任等方面。一、安全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安全感有利于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认知探究倾向人都有认知内驱力,婴幼儿的认知内驱力表现得尤为强烈,婴幼儿总是不知疲倦地探索自己周围的环境,对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去尝试和操作。这种好奇好问好动的倾向是极其宝贵的认知品质。这种认知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儿童的安全感有着…  相似文献   

16.
一、“控制”:适度理性的家庭教养,促进儿童自我的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凯根认为:“在新的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只有当父母重建的关心与儿童自己新建的文化达成一致时,父母才能成为儿童所沉浸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教养环境的第一个功能是承认或证明一个人。一个养育环境必须有控制,不是监督或看管,而是只支持一个人去实施他自己的行为。有控制但不是去迫使,也许是养育中的首要任务。但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大量存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情况,家长对儿童的管理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即溺爱和放任。因此,在家庭教养中保持适度的理性才能促使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儿童来说,正确认识自我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这个“别人”主要指孩子心目中最权威的人、最亲近的人,比如:老师、父母、好友等等。由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稳定,因而,“别人”的正确评价,对于儿童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强烈的暗示、引导作用,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怎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呢?本刊特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研究员给读者朋友做指导:  相似文献   

18.
论儿童的自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的自尊是指儿童依据社会(成人和同伴)的评价,对自身的感受和认同,对自己有信心、有价值感、有重要感,因而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和适当地控制自己。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幼儿,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就开始出现自尊的需要,并产生与此相联系的自尊感,且自尊感稳定于学龄初期。同时,随着儿童身体、智力、社会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自尊感也得到发展,到11-12岁的青春发育前期,儿童自尊需要的满足显得尤为重要,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动力作用。可见,儿童自尊的需要不仅存在,而且是其生存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李兰英 《山东教育》2005,(18):61-62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所表现出行为的一致性。有实验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了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前儿童认识人类世界是从家庭开始,从父母的爱抚和关怀开始的。家庭中亲人的情感气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备的心理条件。幼年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通过家庭的情感熔炉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