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为例,评析了历史学领域中新兴的文化研究取向的特色与不足。该书采用的时新的文化分析思路,源于历史学与后现代思潮及象征人类学的联姻。在分析传统中国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现代化变迁时,这一思路显示了独到的阐释能力,从而揭示了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进程当中极少为人注意的负面效果,也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启鉴。同时,这种文化研究取向也留下了三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即文化阐释与理论模型建构的关系、经济因素与文化变迁的关系以及国家政权内卷化在文化时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官场文学对急剧转型社会中政治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政治伦理变迁作了生动真实的反映,并且对当代政治权力建构的正当性和权力基础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政治伦理的现代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当代官场小说,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中政治领域出现的政治伦理异化现象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作了生动的描写,对当代政治权力建构的正当性和权力基础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现代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族议员”作为日本政坛上一股特殊的力量,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政治生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打破了“吉田学校”以来官僚政治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党高政低”的权力二重结构。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使日本面临第三次“开国”,官僚又将主导国家利益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的急剧转折,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经过80年代的酝酿,在90年代终于在中国爆发出来。对90年代以来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主义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它的基本诉求和基本特征,指出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清末新政开始,中央政府启动了“国家政权建设”,传统乡村的治理结构与运作逻辑开始改变,当代乡村治理得以发生。不管是晚清的“地方自治”,还是民国时期的“新县制”,均没有完成对基层社会的整合,而是出现了所谓的“国家政权内卷化”,这一任务直到人民公社时期通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才真正得以完成,村庄的制度型权力也得以确立。分田到户以后,国家的体制性权力从农村部分退出,国家与村庄的关系重新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推行农民本位的改革,村组的制度型权力逐步弱化,策略型权力张扬,导致了一系列的治理性危机。由此,20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就是村庄制度型权力与策略型权力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语境中,追寻20世纪政治文化转型的轨迹,有必要考察保守与激进两大政治思潮.并进行一定的文化哲学解读。通过五四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政治思潮描述,我们发现,其中饱含着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并且不时陷入理性的误区。因此,在新的转型时期,我们必须超越固有的民族主义.处理好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完成我们的民主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新国家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在最为传统的国家理论方面。从国家和社会关系出发,吉登斯提出了新的国家类型即传统主义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现代民族国家;新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诺思以国家目的悖论理论有力地解释了第一批现代化国家的得与失;而20世纪70-80年代很多国家的政治变迁则使亨廷顿等人总结出国家转型理论。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验证这些国家理论的解释力与限度。  相似文献   

9.
张岩 《小学语文》2011,(6):25-26
新中国成立以前,一大批作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中外神话,他们的研究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当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思想界“寻根”文化浪潮的勃兴,神话学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元的繁荣局面,袁珂正是当代中国神话学研究进程中一位成绩斐然的神话学家。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以文化为核心的“软权力”战略对全球的无形影响和渗透,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逐渐构成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必要从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当今世界的“软权力”渗透与竞争问题,以期寻求一种国家安全战略意义上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同盟的政治思想包含民主思想和国家政权思想 ,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是其宗旨 ,因此民主思想是核心 ,国家政权思想为民主的实现提供政权和制度的保障。虽然其政治思想带有不可逾越的阶级局限性 ,但它体现出了趋近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并最终转向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是中国法治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培养着法治的、有着广阔活动与价值选择空间的自主的个人和多元化的、自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从而培育着市民社会,创造着一支从外部约束政府的经济力量,推动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全球化使政府的他律力量进一步加强。政治层面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法治化的关键因素,直接推动着法治化的进程。中国法治化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人类数千年的法治理想中,不断汲取思想化动力。  相似文献   

14.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对权力制约机制进行改革。十六大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对监督机制改革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及翻译策略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工作中较常用的翻译手段,翻译策略的选择可以直接体现出译者的翻译目的和思想,这恰可以体现出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严复和林纾是中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负盛名的翻译家,他们本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社会的目的来翻译国外作品,一方面彰显了翻译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把西方文化思想引入中国,成为中国翻译界的先驱。虽然他们翻译文本的角度和翻译策略有所不同,但却有着“启发民智”的共同目的,其翻译思想在我国翻译史上起到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并融共生、密切联系的。在当今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软实力竞技时代,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更趋密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新时期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导力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领域问题凸显,文化软实力明显处于弱势,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境遇。如何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看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如何通过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新笔记小说“选择的题材具有世俗性,这是由作家的修养和人生体验决定的.具体表现为与“政治化“题材相对立,尽量淡化政治背景;用温情关注生活中的小事、角落、片断;有一定的写实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和不断塑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上海定位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从实践角度来看,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如何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智慧城市和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9.
政治激进主义曾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皇权专制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但革命后的政治激进主义恶性发展,忽视了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建设,使中国政治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任务是改革和完善人民民主性质的国家政权,渐进式道路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首次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这是我们党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国际竞争制定的国家战略,体现出我们党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和战略决策。本文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