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能唤起人的渴望,美能陶冶人的情操,美能激起人的追求.而数学美,它虽不同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美,但数学内容经常表现出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奇异性等外化形式,却给人以美的感受.法国大数学家庞加莱有个著名的观点:发明就是选择!选择是受科学美感控制的!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中学数学课堂,若能充分利用数学美的因素,让教学主体——学生自觉地参与数学审美活动,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追求数学的形式美又常常具有方法论功能,能增进主体对数学的直觉能力以至数学创造…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有很多种方法有待大家去挖掘,去分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真正含义,善于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提高学生探索、发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去应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张凤玲 《考试周刊》2014,(67):55-55
数学美是我们在主观上可以感受到的美,是数学教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一直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数学美的基本特征组成了数学美的整体,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美,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实现审美与学习的统一,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4.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追求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追求能走进真实生活,拓宽学习新天地的情境;追求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操作情境;追求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情境;追求强化交流的合作情境。  相似文献   

5.
刘华恩 《陕西教育》2006,(11):32-32
“面积法”理论是教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在教学中不仅能体现数学的简单美、应用美,而且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也能寓美育于数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而且利于改革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认知规律,开拓知识,培养沉重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个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内涵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的主动的赞美数学的美,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在享受数学的美的同时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空间与机会,让学生能主动地面对问题情境,让他们真正经历主动的假设、积极的探究、努力的尝试、及时的反思与修正等学习过程,进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达到双方互动共享.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学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一项活动,教师应综合运用诸多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让学生达到将知识进行有效实现的建构目标.数学审美教学其含义就是以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作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感知美、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与求真二者完美统一起来,使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都能获得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展现数学之美,有力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云  卢修芬 《贵州教育》2009,(21):30-30
“美”是想象力的源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能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0.
"积极性"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正"积极性"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离不开对数学美的追求,而丰富多彩的数学美又能让有效课堂充满活力。这种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悉心挖掘,学生才能够逐渐发现,学会欣赏,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中巧寓数学美、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的一些做法。一、坚持追求数学美"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给学生简单的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基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同时也是一门具有特殊美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对数学中的简捷美、逻辑美、对称美、相似美、奇异美等的感受与鉴赏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调节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还能帮助他们丰富内心世界 ,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去认识数学、喜欢数学、钻研数学 ,进而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与思维品质 .本文以立体几何教学为例 ,谈一些体会 .1 揭示简捷美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简捷美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美 ,它一方面表现在数学对象的合理简单的表达形式上 ,如 :立几中概念的简单性 ,语言的精炼性 ,图形的直观性 ,符号的概括性等 …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数学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因此,探讨如何切实落实并且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中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丰富、深刻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美.引领学生领悟数学美,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是交流的媒介。在数学教学中如能展现数学的语言之美,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叩开学生智慧学习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平易近人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用优美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喜爱数学学习;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思考,诱发学习反思,让学习变得丰富、精彩,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课堂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中的愉悦,发现数学中的美。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呢?一、在培养兴趣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的指引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从来都是贯穿教师教学的思想主轴。新课标将数学创新意识界定为"对自然和社会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和解决"。而参与教学是课堂的需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教学的追求并非是使学生明白形式化的定义,而是让学生真正从意义上理解和从本质上把握概念。面积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飞跃,标志着学生在认识一维空间的基础上开始认识二维空间。因此,教学预案应因生而设,教学过程要顺学而导。数学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深刻体会,以实现让学生在"线"与"面"的行进中明晰面积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