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盛夏,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世界汉语大会的目的是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繁荣和发展世界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文化的广泛传播,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正逢其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国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截至2005年6月,汉语水平考试(HSK)已经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已有40多万名海外考生参加了这一考试。为了支持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近10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向几十个国家派出了汉语教师,并对外赠送包括汉语教材在内的中文图书60余万册。此外,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2.
刘涛 《现代语文》2006,(11):41-42
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离不开汉语拼音的应用 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胡锦涛主席曾题词"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世界汉语大会于2006年7月20~22日以"世界多元文化构架下的汉语发展"为主题成功召开.这一系列举措,都将加快汉语国际推广步伐.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汉语成为世界强势语言越来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7月20日,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以及大学校长、汉学家和汉语教师等聚集一堂,围绕“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他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世界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将继续加大对推广海外汉语教学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吴凤杰 《考试周刊》2011,(72):37-37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越来越广,中华民族的文化、重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了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潮。据报道,现在有一百多个国家的两千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相似文献   

5.
北京文化与汉语国际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激烈竞争,使"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国际文化现象。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后,开始转向汉语国际推广,主动积极地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中国首善之区的北京,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具有独特的历史使命:在建构文化交往平台、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当今中国文化风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汉语国际推广在体制创新、宣传策略、理论研究和信息建设等环节上均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文化建设在如何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方面还应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学习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已有80所(含教学点)在36个国家和地区落户。然而,相对在非母语范围内学习和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国的不断升温,邻国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汉语学习。虽然每年都有优秀的中国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赴日进行对日汉语教学,但教学效果依然不够理想,教学双方都迫切渴望尽快强化教学效果。本文在对日汉语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具体陈述日本文化的融入对日汉语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日本文化恰当地运用于对日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何为"国际汉语"?在全球化语境下对汉语本质重新考察,可以看到,"汉语"已经成为一个复数的概念,而不同国家、地区的汉语的总合就是"国际汉语"。世界各国的汉语是其所在国的文化资源,各国的汉语不仅存在语言上的差异,同时也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海外汉语和汉语教学首先涉及到海外华人的语言权益问题。世界各国的汉语和汉语教学如何发展,自然首先应该由所在国政府和华人社区来决定。通过对"国际汉语"概念的讨论,以新的、全球化的观念替代传统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发展作为"国际性语言"的汉语。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志。随着中国的崛起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我们既要认识到当前汉语国际推广存在的问题,又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文化为基点更好地促进汉语国际推广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博览》2007,(4):16-16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急剧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汉语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进入中国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正日渐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传媒的重视,不少国家涌现出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2500万人,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汉文化对一些国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很早就实现了与很多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也使得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化愈加精彩,而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发展至今,日语语言文化中可以非常明显的找到汉语的主要特点。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针对汉语的语言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针对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和对比意义进行一定的分析,简单的说明中日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世界文化却恰恰相反出现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趋势。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之林中,汉语和中华文化作为一枝奇葩,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向往。汉语国际推广便是满足海外人群学习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客观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化论坛》2013,(4):F0002-F0002
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初年便有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到了盛唐,更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日本“遣唐使”到长安学习,掀起汉语学习的高潮。中国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大学讲授始于1950。1982年,中国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迅速增长。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自2004年起,在世界各地设立的孔子学院成了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及平台。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7):13-14
汉语教育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东南亚地区是汉语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区域,探究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育状况,找到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汉语教育国际化水平,进而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汉语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汉语是十分博大精深的,它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是世界全球化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汉语这种语言的特殊性,其文化负载词在英译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面临的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飞速进步的经济状况,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受到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结合框架语义学,谈谈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汉语国际推广的历程,也是“文化中国”的世界化历程。它在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的基础上,以文化为内容和方式展开对话,提高中国软实力、构建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生态平衡和多元价值的协调发展。在当前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中,培训、培养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是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笔者赴蒙进行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实施与调研进行分析,就中华文化的内容设置、传播理念、模式探索等提出一系列传播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力求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培养欣赏、认同中国文化并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力量,推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15日至18日,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在中国北京共同举办了第九届世界汉语教学大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逐渐的向多元化格局过渡,文化的相互融合是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并且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汉语在国际上也逐渐的流行起来,汉语热潮也出现了很多次,汉语作为中国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的基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为我国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并解决,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习语是汉语中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语言单位。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有更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于是在翻译中体现文化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去探讨汉语习语的英译的策略,并呼吁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重视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背离”与“回归”:解困新疆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1年起,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MHK)逐步在新疆推行。推行MHK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有助于引导汉语教学向应用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学习汉语不能脱离汉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世界,汉语教学不仅要研究语音、语义、词汇、句子等语言本身,还要研究汉语的文化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脱离文化的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