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古代社会前期没有“农学”一词,涵义类似者最早为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神农之言”“神农之教”。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总结先秦学术,始立“农家”概念。然所称农家包括两派,一派讲行农业技术,一派宣言政治主张。至班固才作出农家“播百谷,劝耕桑”的定义。明代渐沐西学,方产生“农学”一称。中国传统农学、传统农书与“农家”之学、“农家”之书并非等价范畴。传统农书分类法应该在坚持现代农学概念标准“以今观古”的同时,兼顾“以古观古”,在现代农学学科的系统性、涵盖农书类型的全面性和传统农学发展的历史实际之间求得一个较好的平衡。依此原则,可将传统农书分为综合性农书,耕作、农具、农田水利类农书,作物类农书,园艺类农书,蚕桑类农书,畜牧类农书,水产类农书,食品加工类农书,农业灾害防治类农书9类。  相似文献   

2.
南宋官修书目中对农书的分类并未呈现出北宋那种史志书目与馆阁书目对立的局面,相反,南宋官修书目所反映的是北宋两种农书分类观点的融合。另一方面,南宋私修书目对农书分类并未照搬官方的看法,但毫无疑问的是,私修书目对农书的认识很明显受到了官修书目的影响。因此,唐宋时期农学观念的转变正是在这种农书分类的差异中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宋代温革的《分门琐碎录》是一部全面反映两宋农业水平的古农书,与著名的《陈劣农书》互为补充,共同填补了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到元代《王祯农书》之间的缺失的古农书著述,全书包括农桑、种艺、禽兽、虫鱼、牧养、饮食等六大门类,几乎覆盖了传统农业的所有领域,其中的农桑门、种艺门,对后世农书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4.
《补农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明末湖州府涟川沈氏所作,又称《沈氏农书》,成书于崇祯末。下卷为嘉兴府桐乡县人张履祥所作。张氏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11—1674年)。《补农书》下卷成书于“戊戌年”,即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所以,《补农书》反映的是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补农书》与以前的农书相较,其显著特点是反映了地主雇工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关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讲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节时,有学生问:“这里说《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而‘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节又说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是《汜胜之书》,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呢?”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讲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节时,有学生问:"这里说《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而‘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节又说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是《氾胜之书》,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呢?"答案是肯定的,不矛盾。《氾胜之书》为西汉成帝时氾胜之所作,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在该书问世之前,中国也曾出现过少量农书,如战国时期的《神农》、《野  相似文献   

7.
《农桑衣食撮要》是元代“月令”体裁的综合性农书,语言通俗易懂,口语性较强。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论述了它在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孟凡梅 《文教资料》2014,(30):155-157
从秦汉到明清,芋头一直是重要的辅助性粮食作物,因而在历代文献中出现了一系列异称。本文以《王祯农书》为基本材料,对“芋”在历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追根溯源,从不同时期的认识水平、认识角度和地域方言差异等方面探究这些异称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北魏农书<齐民要术>提取书证,考证福州方言的14个本字,并讨论方言词汇与汉字系统的关系以及方言考本字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政全书》是我国晚明出现的一部著名的科学典籍。人们一向把它同《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并称为四大农书。它“杂采众家,兼出独见”,具有自己的特色。这部长达六十卷、七十万言著作的作者——徐光启,从明万历四十一年到天启元年曾四次来到天津,时间分别是:1613年10月到1616年7月;1617年冬到1618年5月;1621年3月到6月;同年9月到年底。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研究和编辑实践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琳 《惠州学院学报》2004,24(5):100-102
编辑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它是从事编辑学研究、建立编辑学理论的基础, 也是在已有编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再创造性劳动。近年来, 编辑学研究和编辑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而分析编辑学研究与编辑实践脱节的成因, 弄清编辑学研究与潜科学研究、传播学研究的交叉关系, 并用系统论指导编辑学研究和编辑实践, 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编辑活动中 ,编辑主体同编辑客体之间的关系 ,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外在的具体形态。编辑社会关系 ,即主体同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构成了编辑活动内在的隐形形态。两种形态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相互交织的影响 ,体现了编辑活动双重形态的作用和意义 ,为我们从整体意义上认识和理解编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强度、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研究设计一种框架模式,通过对模式的抽取实现实际的编辑业务规则的稿件处理系统.系统的实现采用MVC架构,采用Spring+Hibernate 开发框架,以XML作为数据存储的载体贯穿MVC的各个部分.通过互联网将作者、编辑、审稿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投稿、编辑、专家审稿、主编初审、主编终审的连续处理.实现审稿系统的人性化、合理化、流畅化,通过网络的数字化彻底提高编辑部的办公效率.系统投入运行后,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办公效率,缩短了稿件处理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高校学报编辑模式,使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电脑和网络成为最重要的编辑工具,整个编辑工作流程更趋简便,更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也使高校学报编辑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光盘版和网络版成为高校学报的重要出版形式.  相似文献   

15.
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是编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编辑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编辑活动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认识编辑的本质、作用、过程和创新,对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和谐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学报编辑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办好学报。然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版行业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违法经营活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报的编辑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强调敬业自重,默默奉献的编辑职业操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缩短学报的出版周期,增强学报的学术价值,使学报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在编辑选题策划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使编辑选题策划做到有的放矢,它是编辑选题策划的依据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万象》"新旧兼容"的办刊策略、"趣味"与"意义"兼顾的文学姿态,为其赢得了众多作者和读者,更重要的是它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提供了聚合、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主要得力于前后两任编辑陈蝶衣与柯灵。编辑方针的"变"与"不变"反映出《万象》在文学理想和商业利益上的折衷与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