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脑体倒挂”是一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有一句顺口溜至今还被很多人熟记:“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无用论”也随之四处流行,甚嚣尘上,误导了许多求学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2.
针对20世纪30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他的“拿来主义”与盲目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  相似文献   

3.
戴刚  章梅 《小读者》2010,(6):18-20
又是一年“六一”到.又是一年儿童节。在大多数人心里,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不同时代的人,经历过不同的“六一”儿童节.然而,那份童真、那份快乐却没有差别。“六一”儿童节.记者分别采访了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的“六一”儿童节.感受不同时代的欢乐童年——  相似文献   

4.
出租老爸     
大奇的爸爸被经理炒了鱿鱼。整天在家里愁眉苦脸的。 “爸爸不能挣钱.爸爸没用.”大奇爸对大奇说.“大奇呀,不如你把爸爸拿去卖了吧!”  相似文献   

5.
听说.这些年时兴个“XX后”,管70年代出生的叫“70后”。80年代出生的叫“80后”。俺是90年代出生的,按普遍的说法,俺也是“90后”了。  相似文献   

6.
张涛 《内蒙古教育》2006,(12):23-24
所谓“校中校”就是优质公办学校办的分校.即公办“名校”在同一校园内办“民校”.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作为“校中校”初级形式的“实验班”就在一些重点中学出现了.当初的“实验班”是耙一些学习成绩较好或者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生单独组班,[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多般 《初中生》2007,(10):49-49
“叔叔,我有一分钱,请你帮我租一本《三国演义》!”这是一件让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孩子感到非常美好的事情。那个时代直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小孩,都对小人书有着很特殊的感情。连环画买价50~60年代时只要八九分钱一本,租一本只要一分钱;70~80年代买价大概为一到五六角钱,租也只有五分到一角。每次拿上一本连环画,会翻来覆去地看上半天。那滋味,要多美有多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脑体倒挂是一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有一句顺口溜至今还被很多人熟记: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无用论也随之四处流行,甚嚣尘上,误导了许多求学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年代”表述一般采用“世纪 年代”(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方式表示。近年来有人建议改用“年份 年代”(比如“1990年代”)的形式表示,其主要理由是,“世纪 年代”表述法不便于称说每世纪的前两个年代。这一观点是不妥的。关于每世纪前两个年代的名称问题,我国最早地系统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金有景先生认为应该称为“零十年代”和“一十年代”。这一观点是符合汉语的规律的。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有个在美国诺瓦大学留学的中国小伙子醉心于研究企业管理.而传播企业管理新理念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演讲。为此,他热衷于参加演讲比赛,可就是拿不到奖。  相似文献   

11.
吴非 《高中生》2009,(6):8-9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鸟巢一代”主要指中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青少年.也被称为“80后”和“90后”。他们曾经备受诟病,甚至一度被认定是“迷茫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可是,就好像沉睡的巨  相似文献   

12.
下面所谈,都是真实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我每月的工资单中扣房租4.97元,一个偶然的机会,翻到原来的房约,清清楚楚写着4.91元。原来是会计发工资时.把“1”误当成“7”.细细一看,还真像呢!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代初期文学通过重建“启蒙”叙事和重构“现代化”意识,以达到对历史的“中断”和“修复”并重建自我认同。在此过程中,现代主义话语与新启蒙话语既有力地参与了“人”和“启蒙理性”的建构,又以其内在的分裂性而自我解构。1990年代启蒙叙事的渍败和“人”的解体,既是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危机的新变,又是1980年代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1980年代与“历史”构成了第一个辩证,1990年代与1980年代构成了第二个辩证。  相似文献   

14.
拒绝的智慧     
明林 《良师》2011,(10):23-23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大学刚毕业的上海小伙子,经营起了扑克牌生意。小伙子从商,诚信细致,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然而小伙子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抱着“卖贷不如生产”的想法,他创办了一家扑克牌生产公司。小伙子生产的扑克牌,手感舒适,包装华丽,很快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说“剩女”     
应学凤 《语文知识》2006,(12):16-16
近来,“剩女”一词频频在报刊上出现.例如: ①“剩女”.是那些生于70年代的大龄女青年最近得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称为“3S女人”:Single,Seventies,Stuck——单身,七十年代出生.被卡住。比她们年纪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  相似文献   

16.
屠天源 《江西教育》2006,(12):16-16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一直处于摇摆多变之中。其重大改革就有3次。20世纪50年代末的“新数学运动”。基本上着眼于课程的改革.旨在加强数学课程的现代化?培养高技术人才。70年代。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教育热潮,强调数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1,(6):2-2
青年偶像是谁?上世纪50年代,是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60年代,是雷锋、焦裕禄、王进喜;70年代,是陈景润;80年代,是张海迪。之后,“爱慕型偶像”几乎取代了“学习型偶像”。青年偶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雷锋,一个永远的文化符号。20世纪60年代.他曾引发全社会向他学习的热潮;90年代.一部《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上映,让全国人民开始反思“雷锋精神是否过时”;而到了2003年,在新浪网展开的一项调查中,雷锋仍被公众评选为“20世纪十大文化偶像”。居于第七位。  相似文献   

19.
《小学时代》2011,(1):42-42
你好,外星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尝试接收地外文明世界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了.这项计划被命名为“奥兹玛计划”。“奥兹”在神话中是一个遥远、难以抵达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审美文化”一词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提及.这是因为,“审美文化”恰当地描述了90年代人们的文化需求。当令社会.普通文化不断向审美靠近,审美不断渗入到社会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审美与人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本文仅从比较的角度谈谈80年代到90年代审美文化的变迁。80年代的审美是完整的纯审美.反映人们精神的向往。到了90年代,纯审美被泛审美所代替,更趋于生活化、实用化、商品化、通俗化。从纯审美到泛审美的这种过渡,体现在充满魔力的广告中,商品的魔力通过广告被体现出来,经典的艺术被运用到商品中时,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