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永锋 《初中生》2006,(5):8-12
话题作文的出现,的确给了考生较多的选择余地,但同时,一些考生由于把握不好话题作文这种题型,一些失误自然而然也就表现了出来。弄清这些失误的类型特点是纠正失误、减少失误的前提,十分必要。那么,写话题作文时常见的失误有哪些呢?这些失误是怎样产生的呢?该怎样纠正这些失误呢?下面,就让我们结合具体的“病文”来当一回“大夫”,来分析“诊断”一下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考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成了一种时尚,给考生张扬个性和才情提供了舞台。但一些考生却任意而为,误闯"红灯",乱踩底线,导致立意失误的问题层出不穷。那么,中考作文出现立意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又应该怎样避免呢?  相似文献   

3.
高考话题作文提倡的"三自"原则.目的是鼓励考生解放思想,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写出极具个性化的作文来。那么,考生怎样才能挖掘话题作文立意自主的广阔空间,大胆创新,实现"短笛有腔信口吹"的立意境界呢?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在给出材料之后,又引出一个话题,让考生在话题内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容易入手,但怎样在话题作文中创新,在考场上出"新"制胜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呈现给同行,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正>"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高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作文立意呢?怎么去立意才会有创新呢?一、大题小做,小题大做话题作文因给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与特长的舞台而备受喜爱,同时,不少考生面对这些话题却"欲说构  相似文献   

6.
<正>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考生的语文成绩,而且事关考生的高考成绩,而作文的审题又事关作文的成败。那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该关注作文的哪些话题呢?作文话题是浩如烟海,还是有可圈定的"范围"?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锁定作文的话题范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是高中作文写作的总纲,兹摘录几段加以探讨。先看第一条:"鼓励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和想象天地,有利于考生联系实际、自主选择生活材料、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从而有利于考生个性和才华的发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从“智子疑邻”的寓言出发.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文章。由于此题采用关系型话题,内容不再单一,考生要同时合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个要求,的确增加了限制性;同时话题表述也更趋繁复,这样,就缩小了话题范围,考生选择的余地更小;带有很强的思辩色彩,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许多考生因限制性增加,文思不畅,整体作文分数下降,如广东作文平均只有39分。但也出现了甘肃、湖南、江西等地的一些优秀作文,话题的限制性并没有影响这些考生的创造力。为什么他们能够广开文思出妙章呢?优秀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话题作文由于其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便于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空间,发挥写作特长,展示写作才华,因而被高考作文广泛采用。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本文拟从近年来高考作文存在的几个问题入手,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名曰:审题立意的"三忌"与"四要"。一、"三忌"在高考作文实践中,不少考生疏于审题,材料的内涵尚未弄清楚,就信马由缰,敷衍成文。或抛开话题,另起炉灶,或但求形似,貌合神离,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其结果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种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应对中考作文,考生只有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会获得高分.一些考生因缺乏整体意识、考虑不周、能力不强等原因,出现一些常见的失误,导致作文得分不高.这些常见的失分点有: 一、审题不准,偏离题意.有些考生因读题不细,忽视作文提示语,导致审题失误,偏离题意.如全命题作文忽视关键词与限制语;半命题作文补题不准,文题不通;话题作文理解不透,拟题不当;材料作文偏离题旨,拟题不准.另外,还有的考生不看题目要求,导致文体不符,字数不够等.考场作文因审题不准会造成作文迷失方向,这样的作文一般会不及格.因此,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反复斟酌.  相似文献   

10.
<正>【常见失误】失误一:套用话题当作标题从中考评卷情况来看,标题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大部分考生只是简单地将话题变换一下,有些考生甚至将话题作文视为命题作文,直接以话题作为标题。如山东聊城卷中考作文话题"读懂",大量考生拟出的标题不是《读懂》,就是《我终于读懂了》;浙江温州卷中考作文话题"邻里关系",不少考生拟出的标题不是《邻里关系》,便是《我看邻里关系》。这样的标题不是离题,而是缺乏新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开放的作文体制下,考场上涌现出大量佳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作,现将其中较典型的失误类型归纳如下,以示提醒。误区一:审题和文体选择失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新材料作文,一般都有一些提示性的阅读材料,材料的功能主要是为考生确定写作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供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而不能信马由缰。下面以一道中考作文题为例来谈。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话题作文已占据了主导地位。因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考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就选拔性考试来说,话题作文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从作文教学来说,对扭转不良的文风,纠正写作文说空话、说假话的弊端,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然而,就是因为其“开放”、“自由”,学生在作文时也时常闯入一些误区。为此,我对日常作文教学和学生考场作文中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作了如下总结:一、误解话题审题不准话题作文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一些考生写…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作文的一种重要写作形式。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是教师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是考生们关注的热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  相似文献   

14.
<正>【常见失误】话题作文是中考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由于它具有"提示明确、内容自定、文体不限、标题自拟"的四大优势,写作难度相对较小。也正因为难度不大,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容易出现失误。对广大考生而言,要尽量避免以下三类失误:失误一:套用话题当作标题。从中考评卷情况来看,标题上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大部分考生只是  相似文献   

15.
在材料中提出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据此构思作文,这就是已逐渐成为各省市中考命题热点的话题作文。研究2001年全国各地的话题作文考试情况,发现有些考生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误解成随意性,写起来随心所欲,造成一些带共性的失误。  相似文献   

16.
每年临近高考,各大语文报刊都要刊登指导作文审题的文章,高考之后,各大语文报刊又会陆续推出一批评析高考作文失误情况的力作。然而,作文审题失误的悲剧却年复一年地降临到广大考生的头上,研究作文审题失误对策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研难题之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指导迎考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作文审题失误?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搜集整理十多年来我省预、会考作文和全国高考作文审题失误的种种情况,并研究总结出相应的纠误对策,在高考前集中讲解。因为这类失误源于往届考生,针对性较强,所以较之空洞的说教式的作文审题指导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哪位考生会对大哥哥大姐姐们用泪水换来的教训无动于衷呢?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 ,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从 1999年至今已沿用了五年 ,得到了命题工作者、研究人员和广大师生的肯定。话题作文较之以前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限制性小一些 ,自由度大一些 ,利于考生张扬个性、扬长避短。限制性小一些 ,并不是说没有限制 ,从近几年考生试卷的抽样分析来看 ,有不少考生正是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足 ,造成写作上的失误 ,从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下面笔者针对话题作文的审题谈一点儿浅见 ,希望能对大家有些许帮助。综观 1999至 2 0 0 3年的高考作文题 ,我们不难发现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 ,…  相似文献   

18.
陈兴禄 《语文知识》2001,(12):30-31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命题,它的题意往往比较明确,审题的障碍比较小。但是写作上同样需要有一个审题过程。话题的题意和要求理解错误,就会导致作文的失误。话题作文由于有其明显的命题特点,考生明确这些特点,认真摸清话题题意,把握写作要求,这对  相似文献   

19.
<正>话题作文是当前中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近年来受到了高度关注。但由于部分学生对话题作文的特点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考场上,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现我结合考生写话题作文的实际,谈谈常出在话题作文中的几个陷阱,希望引起大家注意,给各位考生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五步思维流程”训练法,对提高学生的快速作文能力大有裨益。那么,何谓“五步思维流程”呢?第一步,悟透文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通常要关注五个方面,它们依次是“审读材料的顺序”、“话题的意义”、“背景材料隐含的信息”、“引导语中限制性、启发性文字”和“写作要求”。其间,我们认为“对话题意义”的理解最为关键。话题作文一般会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来点明话题,把握住这些关键词,也就掌握了悟透文题的钥匙;反之,就容易造成审题上的失误。例如2001年高考中,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