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324名女校大学生的就业认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校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职业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女生存在自我认知偏差。就业认知是影响女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就业认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创业过程心理资本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心理问题:自我认知不准,创业意识淡薄;存在畏难心理,创业体验匮乏和依赖心理重,创业心理品质不良。通过开发女大学生的心理资本,预防和调适她们创业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自我认知,帮助她们树立希望、培养乐观心态、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创业韧性,能有效提升她们在就业创业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扩招以前,就业形势良好,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都处于最佳状态;而高校扩招以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直接相关,自我意识的完善又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相关。本文阐述了自我意识的含义与功能,论述了高校就业压力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就业压力下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调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就业的关键。在高校普遍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了情绪、自我认知、人际心理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本文主要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心理问题,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因素,并探索相应的调适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高校正式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存在着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就业信息传递不及时、社会资源整合匮乏和对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引导不利等问题。非正式组织能够有效支持正式组织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给予信息共享、情感支持和资源利用的便利。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应该辩证地看待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引导非正式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努力实现学生就业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大学生调研数据,用罗吉斯蒂回归法分析了人力资本、家庭资本拥有情况对大学生就业认知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显著性影响。学习成绩越好,其就业自我能力认知程度越高;在校期间若担任过学生干部,则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领导能力相对于其他同学会更好;学习成绩越差,其感觉到的就业形势压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西安市各高校的调研数据,分析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认知程度,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创业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不同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在创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风险倾向、过度自信、自我效能与创业风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经济环境与创业风险认知之间没有联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红云 《文教资料》2010,(4):177-178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结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实际,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大学生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四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并从形成正确的压力认知、自我认知、正确归因、正确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减压等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依据,对大学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结果期待和职业兴趣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学习经验直接影响结果期待,通过知觉支持间接、正向地影响自我效能感;知觉支持可以直接、正向地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正向地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自我效能感直接、正向地影响结果期待,并且两者共同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据此提出引导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指导策略:开展毕业生基层实践活动、提升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展示翔实的结果预期信息、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并非就业上岗难,而是择业过程难,这反映出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自我认知和人格特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尤为重要。针对以就业为去向的毕业班学生,对已就业签约和未就业签约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心理测量。发现人际信任、自尊、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与大学生成功就业呈现正相关,重视调适大学生人际信任、自尊、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等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大学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纲 《思想教育研究》2004,(4):39-40,43
当前,面对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随之出现大量就业心理问题。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结构分析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心理大学生就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判断。而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首先,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产…  相似文献   

13.
就业困境与突围之道: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分析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困境,自我效能感因其对职业决策、求职与就业的重要影响而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突围路径。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自我效能感仍较为欠缺,在职业决策时目标模糊,对职业和自我认知不清,求职过程中悲观、焦虑情绪明显,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普遍,入职后,角色转换困难,产生自我否定。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高校可通过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获得直接的成功体验;通过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同龄人的参照作用和职场人士的信息提供作用让大学生获得替代经验;针对就业歧视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效能感的不足,进行言语说服,树立大学生的就业信心;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升其情绪智力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想要在就业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前为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从而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茫然导致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产生困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落实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就业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使自己终生受益,而且能直接促进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并顺利及时就业。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开展就业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作用,认为大学生就业教育应该涵盖就业的相关知识和职业生涯问题解决方法两个部分,增加他们作为就业问题解决者和决策制定者的能力。接着,本文针对目前就业教育的不足,从认知信息加工角度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课程应有的教学内容:自我认知、职业知识、作决策的知识和技能、对决策过程的思考和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已成为当下心理学研究热点。文章利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上海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焦虑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就业 焦虑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非自身因素。自身因素中,知识储备、能力欠缺和学校辅导对大学生焦虑程度起正向影响,学校名气对焦虑程度起负向影响;非自身因素中,同龄竞争和就业形势对上 海市大学生就业焦虑程度均起正向影响;相较于自身因素,非自身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焦虑影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职业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与特征的总和.在大学生毕业就业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容易出现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性焦虑、超前就业心态突出、缺乏必要的信息感应能力等就业心理误区.学生的认知方式、气质、性格、能力、兴趣、自我评价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心理因素.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技巧指导,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最基础的是要做好"自我探索",然而,目前"自我探索"环节尚存在时间滞后、方法匮乏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勇于尝试、创新方法,并全面开展职业幸福观和社会责任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后疫情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制定振兴制造业战略,筑牢贸易壁垒,推进逆全球化发展,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持续推进.本轮产业革命是基于互联网和高科技为背景的创新发展,必然给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身处产业变革核心地位的工科大学生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工科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认知偏差,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工科大学生对职业规划、就业意识、自我评估、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认知偏差,分析认知偏差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工科大学生就业认知的重塑路径:重视职业教育,重塑大学生职业认知;纠正大学生就业偏差,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丰富就业课程形式,切实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完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完善高校就业制度,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梳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历程,阐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党员加强自我认知、认清就业形势、和科学择业就业的作用;然后从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认知、明确发展方向、提升职业化水平和监督个人成长四个维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探索;并提出以师资建设、社会实践和个性指导为今后大学生党员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