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备课组既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备课组去具体实施。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关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有效的集体备课。因此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本文意在对传统备课模式是否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备课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有效集体备课的呼唤,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好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集体备课既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互助合作的重要平台.但目前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仍未有效发挥作用,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既与学校重教案设计、轻问题研讨,重竞争、轻合作,重约束、轻引导,重求同、轻求异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有关,也与备课组的活动形式单一呆板有关,还与教师在活动中的消极与被动态度有关.要改变这种状况,既需要学校改革有关的管理制度与方式,又需要备课组完善活动的组织形式,还需要教师转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与态度,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其在"变脸"中获得突破,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与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 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4.
卢耀珍 《广西教育》2010,(31):28-30
常规教研是指学校日常开展的一般性教研活动,诸如集体备课,听、评课,组织上公开课、研究课等,需要经历集体备课、相互观课、课后执教者反思、评课交流等活动过程。它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的平台,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常规教研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5.
集体备课是学校加强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师合作研究实践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管理机制。当前的集体备课活动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共同研究教材、学情;二是共同设计教学预案;三是结合本班学情适当调整教学流程或策略。从活动的形式来看,其过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还有助于备课组教学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杨波 《成才之路》2013,(31):86-86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加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校本研修是塑造优良教师队伍,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师集体备课和“以师为本”的备课组的建立,对于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贯彻课改目标,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地理独有的教学特色,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一谈地理集体备课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举措。在新课程实施如火如荼的今天,进一步改善历史备课组活动,凸显集体备课的意义,对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利于发挥  相似文献   

9.
学校各年级的地理备课组是构成教研组的最小单位。组织好年级备课组的备课活动,对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实力,形成团结、和谐的教研集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用的是地理新课程教材进行备课,但进行教学时却采用以往的模式,其特征依然是“以师为本”,而不是“以生为本”;备课组备课活动依然是“独立自主”,而不是“共同应对”,使地理备课组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如何从整体上改变这种情况,使学校地理备课组备课活动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一、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同时能有效地缩小同级部不同班级教学成绩的差距,从而整体地、大面积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个体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从微观上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有利于学校强化教师的合作执教意识,凝聚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合作探究,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备课组是学校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互助合作、集体备课的基本单位,是落实学科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推进,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课改的关键在于学校内部和教师自身的变革,由此,校本课程、校本教研等课改理念相继提出.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作为校本教研的"重头戏"和"亮点",在各地备受青睐,各式各样的集体备课及研讨机制日趋完备.但不少学校备课组的活动实效却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各地重在对备课组活动形式的关注,而缺少对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有效引领,使得备课组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反思.本文即从内在层面思考如何促进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乃至高效.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课程有效实施下,我们基层教师都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大家都非常重视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一般情况下,各学科集体备课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周抽出一部分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确,备课是高效课堂的起点,可通过课堂教学贯彻教育思想、目标并使之达成。但是,就集体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教师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快地提升自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则进一步地突显了这一问题。许多教育教学专家都认为开展集体备课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如何使备课组活动的组织以及实施符合新课程标准,更适合我校  相似文献   

15.
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使不同水平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共同提高.建设优质备课组,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要高度重视备课组建设,要强化保障,积极推进备课组建设;优化机制,主动构建备课组规范;依托活动,努力提高备课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赵培利 《双语学习》2007,(8M):16-16
为了实践新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教师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和创新,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发挥教师团队精神,开展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从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有可能胜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我就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问题谈几点我的初步认识,不到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型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完成课时教学任务,围绕如何上好课,在个人备课基础上,通过备课组成员相互沟通、交流、讨论,共同研究制订教学方案的一种教研方式。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学型集体备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展现了应有的价值,但暴露出的诸多弊端也需要我们理性审视和深度思考。笔者以区域内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对教学型集体备课现状和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给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备课组活动,加强同伴互助并优化集体备课可以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当然,要真正发挥集体备课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作用,就应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要抓实效,同时备课组活动要常态化,形式要多样化。在集体备课中引导老教师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永葆教育青春。  相似文献   

19.
备课组是学校各学科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实施集体备课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落实学科管理、监控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科团队的核心阵地。一、当前学校备课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备课活动流于形式。由于备课组内竞争机制的存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往往是主备人唱"独角戏",其他教师则"出工不出力";即使有时有主备人在发言,其他教师就坐在旁边闲聊、上网,完全是等学校检查教师的到来,检查教师一走,备课活动也就结束了。其次,备课活动无主题。由于备课组没有一个具体的活动计划或明确的主题,每次活动时大多由组长临时从杂志上或者其他书籍上信手拈来一些内容组织学习,从而导致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相似文献   

20.
集体备课的颈瓶与突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备课是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也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近两年来,浙江省绍兴县各中小学大力提倡和开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益。但是,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学校虽有集体备课机制,却没有充分发挥这种机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许多备课组形同虚设,集体活动遭教师冷遇的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