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业形式、评价形式,努力把教学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1尊重宽容是评价的前提,张扬个性是评价的情感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更加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3.
单淑英 《现代语文》2006,(9):106-10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承认学生中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画面掌控能力的高低,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要努力创造一个较为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建议学校在招生上加强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要求选择专业;在教学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赢得学生的学习兴趣,画出更好的色彩作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这个”,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特别之处,如他们的情感需要有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差异;他们的年龄有差异等。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这个角度看,这些特殊之处恰恰就成了语文老师指导其读文写文乃至做人的契机和突破口。对如何把握个体差异,指导课外读写。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6.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他们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在教学中要挖掘尽可能多的智能因素,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智力侧面,让他们在兴趣中体验学习乐趣,轻松获得技能。  相似文献   

7.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的评价观不同,实施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都会截然不同,当然也会对各个学生的评价不一。学生处于不断发展时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只是成长进度各有差别,因此不管是学生在哪方面表现出的优点,作为教师的你都要善于抓住机会,以恰当的形式表扬学生。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过程中,传统的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开放式实验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并鼓励学生完成更多实验项目、参加学科竞赛,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努力给予认可,在学生得到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了其创造力,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正文学家歌德认为内容人人都能看得见,但是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应该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本的内容上,也应该适当地促使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这样能让学生更关注文本的语言性,展开真语文的教学。由于不同的学生个体体会言语形式的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设计出具有人文性、情感性、关怀性的教学策略,令  相似文献   

10.
一、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1.人文性。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解答。在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纵向发展;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形成切实有效的、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吴金根 《广西教育》2006,(5A):45-45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都不一样。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达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2.
刘美 《班主任之友》2013,(12):39-40
相对于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成绩中等偏下,平时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到了职业学校就更显得自暴自弃,总认为自己到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希望。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职校的班主任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因人施爱”,唤醒他们的自信、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明确目标的同时,寻找自己的定位,让他们在爱的激励下健康成长,从而创建一个温馨、充满爱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日记画是一种理想的学科整合的范例,起着打通学科界限的绿色通道作用。日记画具有可以走近学生、激发兴趣、表达情感等功能。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开放性,可以拓展文本的学习内容;可以在教师引领下由学生选择内容,学生自主建构创作内容。在创作要求上体现规定性,要有一个深刻的主题;要选择最重要的题材;要有相对统一的模式;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展示形式上体现多元性,通过课堂展示、校园展示、网上展示、个人展示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通过指导学生画日记画,既能培养绘画能力,又能练习写文章,还能画得生动、写得有趣、学得带劲。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评价有较为明确的建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评价有较为明确的建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评价方法。”同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当前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本位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教学不能搞“统一化”,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以及不同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的快慢等.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大力表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详细阐述了学生个体差异问题,他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都有学习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强项,开发学生的智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一、允许差异存在,尊重学生差异作为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能在教育教学中允许差异的存在。其次,要尊重  相似文献   

18.
一、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1 放宽要求。教师对作文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 ,只要心中有话就可立即写下 ,即倡导“随意作文”。2 及时肯定。只要学生的作文写真话抒真情 ,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的 ,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断 ,教师都要大加表扬 ,及时肯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 尊重异议。对同一种现象或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理解 ,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 ,甚至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哪怕他们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 ,也要注意保护他们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二、激发个性表达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这个理念在教学中可以有多种体现形式。比如.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深度和广度都要分开不同的层次:布置的作业难度也要不同。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经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小琴 《吉林教育》2006,(10):47-47
由于学生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教育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教,一定要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学,教学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有所区别;教学过程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不断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目标前进。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区别出学生的不同层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梯,让他们循循渐进地攀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