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嬗变熊贤君关键词中国教育史,女子教育占中国人口一半的女子教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道德、不人道;新文化运动后,伴随着“女子解放”、“男女平权”、“男女受教育机会均等”等口号深入人心,女子教育却出现了另一种偏颇,将...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近代化历程,女子教育作为“救亡图存”和“妇女解放”的突破口,在近代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相夫教子”、“保种强国”、“独立自养”、“伸张女权”、“男女平等”等女子教育思想的提出,为女子教育的倡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创设女校、创立学会、创办报刊作为开启女智的主要途径,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成为关于古代女子教育的一种刻板印象。实际上,中国古代女子的家庭教育是丰富多样的。自唐代之后,敦煌文献以及诗词、小说等文献中保存了更为具体的女子家庭教育内容。不同家庭的女子既要面对“重男轻女”的氛围,又享受“千金小姐”的优待。从更为详细的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自唐宋至明清时期,大部分家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普遍会为家中的女孩子提供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世界第一部系统的女子教育专著韦石一在人们的心目中,欧美国家颇有尊重女权的传统,他们对女子教育的论述也发表较早。例如,古希腊的教育理论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二人,都主张改良女子教育。他们针对雅典女子地位低下的状况,倡议“男女六岁之前,受同一教育”。亚...  相似文献   

5.
徐特立早期在湖南从事教育工作时,积极参与女子教育,主张“妇女解放”,宣扬“效忠祖国”,坚信“女儿智力何曾弱”,提出“强迫入学”,并指出应“注意其特性”开展教学,有着比较丰富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实践。他曾在梨江高小设立女子班,担任周氏女塾教员,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以及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湖南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期,成人女子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表现为:开始形成新的成人女子教育观,即开始由“贤妻良母”观嬗变为更加重视女子自立自强的“养成完全之人格”和“超级贤母良妻”的教育观;成人女子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受教育对象走向平民化;成人女子留学教育兴起并逐渐规范化;成人女子社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教育目标多元化,教育内容丰富化.与此同时,在成人女子教育中,还存在着在教育观上传统色彩较严重,在职业教育上发展不平衡,在留学教育上发展缓慢,在社会教育上内容仍不够丰富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将女子能否在教育中逐步觉醒并建构自我以成为自我的主体作为衡量女子教育成败的标尺,本文从手段、目的和结果三个角度出发,运用利与害的动机分析考察了近170年来的女子教育史.文章认为教会女学是“利他以害他”的产物,清末女学是“利他以利己的产物”,民国女学是“利他以利己”与“纯粹利他”相结合的产物,建国后前三十年的女子教育是“纯粹利他”的产物,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女子教育则有可能陷入“纯粹害他”的泥沼.  相似文献   

8.
女子教科书随着清末民初女子正规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其选材涵盖面广,包括“新女德的涵养”、“树立优秀女性典范”、“倡导读书学习”、“培养生活和谋生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受日本女子教育的影响颇深,具有鲜明的“贤母良妻”的时代内涵,与传统的“贤妻良母”相互区别,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对当代女子教育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很多著作中都表达了他的女子教育思想。他揭露妇女的悲惨命运,歌颂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对有关女子教育的思想进行了批判的接受和改造,驳斥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贤母良妻主义”教育,提出了女子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张謇女子教育思想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超越,同时,其后期的教育思想对前期也有超越。张謇女子教育思想的主要源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亦是其重要来源,张謇对二者兼收并蓄并进行整合,其女子教育思想呈现着既旧又新、既传统又现代的特征。张謇创办的各种女校,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体系的基础。其独特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因为"制禄太薄",北宋士人经济状况远不如唐,入仕后他们依然生活拮据,不少官员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系。但北宋士人却很少象中唐寒士那样在文章中啼饥号寒,更无凄婉可怜之态。他们批判韩孟文章的世俗气,认为文章"须无穷愁态乃善"。"立德不朽"成为他们的人生目标,预示着中唐至北宋士人人格发生着由英雄向圣贤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周承铭 《天中学刊》2011,26(1):76-80
《庐江冯媪传》是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冯媪也是小说的重要人物。鬼魂争夺"旧物"实是争夺主妇名分。小说的思想价值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虐待,揭示了中唐社会妇女地位的卑下;反映了社会对孤寡老人的遗弃,批判了人性恶和当时国家、社会养老救助体系的残缺;反映了作者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注,表达了李公佐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初唐文馆的名称及文馆学士职能几经变化,这种变迁,与盛唐时期图书校勘发展有莫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裴度、元稹交恶是中唐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二人由关系相对融洽到关系恶化再到长庆期间矛盾公开化,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中唐错综复杂矛盾的一个交织点。个人恩怨是矛盾的起点,其背后由于各自所属利益集团不同而导致的政治见解的差别是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其中,裴度与元稹所代表的翰林学士集团之间的矛盾,以裴度为代表的主张削藩的力量与以皇帝为代表的“妥协派”之间的矛盾以及以裴度作为资深政治家与元稹所代表的文士之间的矛盾,是矛盾的焦点。裴度与元稹的矛盾对中唐文学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唐的文坛上,柳宗元诗文自成一格别具风韵。本文试图从柳宗元的生活经历、诗文创作出发,管窥其大致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轨迹,即从盛唐诗人的自信到中唐诗人的自适再到晚唐诗人的自伤,并由此揭示从盛唐到晚唐文人心态的历史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巴蜀文学经历的一个重要的繁荣期,但由于史籍的缺乏和疏漏,许多在当时比较著名的巴蜀文人名字至今依旧淹灭在旧典之中,不为令人所知。唐代文人仲子陵就是其中一位。仲子陵是中唐大历、贞元间人,是当时巴蜀少有的儒学家兼文学家,在学术及文学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对赋的创作,在中唐的赋家中其创作数量可观,对中晚唐律赋创作亦具有重要影响。他的赋作语言平易,启晚唐律赋散化倾向的先声,而且律赋创作题材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由于典籍记载的缺佚,本文仅简单对其生平行年进行考述,以期对于全面了解中唐巴蜀文学状况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莫友芝和陶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友芝作为晚清宋诗派代表诗人,其诗歌取法不一,除中唐、宋诸大家外,还有陶渊明。莫友芝赏识陶渊明的性情、怀抱、才识,写作和陶诗是学陶表现之一。其和陶诗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他学陶而不为陶所拘囿,更多的是注重自我情怀的抒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系统研究了孟郊的乐府诗歌,论证了盂郊乐府诗在中唐诗坛之历史地位,纠正了以往文学史家言中唐新乐府而无视孟郊乐府诗歌历史地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整体的"不平则鸣说"对中唐文学与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平则鸣"与"发愤"、"穷苦之言易好"等言论构成了具有完整形态的文学理论,是韩愈探讨文学自身艺术特质的核心.柳宗元、刘禹锡也多类似言论."不平则鸣说"是中唐一面理论大旗,对盛唐形成的文学、理论范式是一种反动,导致了审美风格的大转关.  相似文献   

20.
"白体"新论     
无论作为诗歌风格,还是诗歌流派,“白体”均形成于中唐时期,而非一般研究者所认为的宋初。“白体”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流派,主要创作表现为以“缘情”代替“言志”,追求明白晓畅、顺熟流易的艺术风格。它与“元白体”、“元和体”等概念既有联系,也存在很大差别。比较而言,“白体”比“元白体”、“元和体”更适宜作为诗歌流派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