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君劢和张东荪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二张志同道合最后却因是否参加国民党制宪国大而至绝交。其绝交原因耐人寻味,通过对二张关于对宪政含义的理解,关于三权分立与社会对抗、政党制度以及代议制度等方面主张进行比较分析,说明这些宪政上主张的差异确实是导致二张绝交的十分重要的政治思想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郭华清 《历史教学》2004,1(9):23-30
章士钊在清末民初曾经热心追求西方的民主宪政.然而,1920年以后,他对民主宪政的态度开始转变,始而怀疑,继而坚决反对中国搞民主宪政,主张中国实行"业治",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什么原因促使章士钊思想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本文试对章士钊政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建立立宪政体,是梁启超一生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但是,什么是理想的宪政国家,建立理想的宪政国家的途径是什么,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思索。欧战是梁启超宪政思想转变的分水岭。欧战前.梁启超高倡国家主义,主张主权归属国家,励行积极干涉,实行开明专制。欧战后,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有了重大转变.由国家主义的宪政思想转向自由民主的宪政思想。其表现为:反对国家至上,主张个性发挥,提倡市民政治。发生这一重大转变的原因:一是德国的战败;二是他对开明专制理想的幻灭;三是他把宪政的实现,由寄托于精英转向造就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4.
宪政是当代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依宪治国,并高度重视制宪、修宪和行宪,力求探寻适合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使之臻于完善.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民主政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宪政建设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以1982年现行宪法颁行为界碑,新中国宪政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通过回顾建国六十年来的宪政建设,本文得出了几点关于我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启迪,并对当前我国宪政建设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宪政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在本原意义上,宪政被认为追求两种核心价值的法律正义:一是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自由,二是限制社会公共权力.作为一种捍卫个人自由的政治学说,宪政以宪法为基础,有限政府、分权制衡和法治是其基本的制度安排.自由主义宪政在制度安排上试图贯彻各种美好的理念,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如私有财产权与代议制民主的冲突,个人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冲突,民主与效率的冲突.宪政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权威、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上由两难导致困境.并最终背离自由主义宪政的初衷,最大的原因在于传统自由主义赖以建立的功利主义伦理基础.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哲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劳乃宣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教育主张:提倡蒙学教育与女子教育,提倡私家教育,主张普及教育.这些主张有的已摆脱 了传统的束缚,具有近代的色彩.从根本上而言,劳乃宣的教育主张仍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尤其是为了实行宪政;但其教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知识和中国传 统文化的合理教育理念,对今后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939-1940年第一次宪政运动期间,中共对宪政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思想.中共的宪政思想,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理论依据,主张彻底修正<五五宪草>,从而坚持了民权主义原则.同时,它规定了中国宪政的发展方向,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9.
章士钊在清末民初曾经热心追求西方的民主宪政。然而,1920年以后,他对民主宪政的态度开始转变,始而怀疑,继而坚决反对中国搞民主宪政,主张中国实行“业治”,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什么原因促使章士钊思想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本试对章士钊政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宪法宪政精神缺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政治学和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只有当宪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宪政的精神要义,即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相一致时,宪政的实现才成为可能.然而近代中国宪法与宪政的精神要义总体背离,基本成了确认军阀独裁合法化的工具.反思近代中国宪法缺失宪政精神要义的表现和原因对于当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宪政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很烦,我的好朋友要和我绝交。原因是他们搞恶作剧欺负新来的插班生,我不愿意和他们一起这样做,他们很不高兴,就说要和我绝交。我想,真的和他们绝交算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胡适以世界大同主义为指导,坚持个人自由与民族复兴并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宪政;蒋廷黻则以民族危机为逻辑起点,坚持民族复兴优先于个人自由,主张暂时搁置自由主义,在中国实行专制政治.他们各自执持的世界大同主义、民族主义,都形成于留学美国期间,是引发论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胡适以世界大同主义为指导,坚持个人自由与民族复兴并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宪政;蒋廷黻则以民族危机为逻辑起点,坚持民族复兴优先于个人自由,主张暂时搁置自由主义,在中国实行专制政治.他们各自执持的世界大同主义、民族主义,都形成于留学美国期间,是引发论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离婚妇女权益法律救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当代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依宪治国,并高度重视制宪、修宪和行宪,力求探寻适合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使之臻于完善。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民主政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5.
子张新论     
子张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为孔子著名弟子之一,又为"子张之儒"的开创者,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他又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激烈批评,后来的韩非子甚至称其为"贱儒".文章从子张的性格及其仁学主张出发,探讨这种矛盾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现代人民心中向往的“政治理想国“--宪政,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中国芊芊志士为之奋斗不息.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立宪宪政主张到孙中山、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的共和宪政理想,他们的民主宪政运动开启了泱泱中华大国的民主宪政之门,其对于“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无疑是一剂醒世良方.……  相似文献   

17.
陈友仁(1875—1944年),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之一.原籍广东顺德,出身于美洲特立尼达华侨家庭.1912年回国后,在北京创办英文《京报》,因发表文章反对袁世凯卖国及奉张勾结日本,曾两度被捕入狱.1919年代表广州政府参加巴黎和会,任中国外交代表团顾问,1924年国共合作后,被任命为孙中山的秘书。1926年5月,担任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国民政府迂都武汉后,仍任外交部长。1932年,因主张对日绝交,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反对,愤然辞去外交部长之职。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并担任福  相似文献   

18.
丹尼尔·韦伯斯特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与法学家,他的宪政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历史发展.韦伯斯特的宪政思想既受到其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又受到了历史、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主张建立强大的联邦政府,宪法的权威至上,只有最高法院是宪法的最终解释者,各州无权任意阐释宪法,同时他也强调宪政体制下的自由民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宪致意识对一个国家宪法的制定、实施,对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宪政制度的确立以全体公民宪政意识的普遍提高为前提,因此宪政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客忽视.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依然是我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初宪政实验夭折之后,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不少人认为,中国国民程度不足也能实行民主政治。在分析宪政实验失败原因的基础上,他们寻求重建民主政治之路。除了主张树立根本之外,还提出了革命,开明专制,调和,联邦制等各种方案。尽管他们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但这一探索却是民主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