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言是族群认同中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在新时期的族群认同中将日益凸显。从语言的历史发展、文化属性、交际工具三种属性出发,语言与族群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语言作为族群认同核心要素的根本原因。只有促进族群认同,才能为族群的语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我们以白族语言为例说明了语言的族群认同作用通常因为社会、历史和文化条件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狼图腾》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奇异的存在,这部奇书以狼为叙述主体,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鲜为人知的"狼世界"与草原历史文化镜像。以生态学、文化学、人学理论为支持,深度解读《狼图腾》内在的历史精神与思想蕴含。从"狼学"与"人学"的交织与互映:草原生态逻辑;"狼性"与"人性"的搏斗与磨炼:草原族群镜像;"狼道"与"天道"的神示与暗喻:自然生态法则三个层面,体察、论证草原族群的生存本相、文化承传与人文历史,阐释"狼学"与"人学"交织并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人的作品内涵着浓厚的家国关怀,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在特殊的文化境遇中作出的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人作家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和书写模式。严歌苓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作家,其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不是作品的故事,而是它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刻意追求的历史化叙事,并在多重叙事视角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对中国形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人的作品内涵着浓厚的家国关怀,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在特殊的文化境遇中作出的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人作家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和书写模式。严歌苓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作家,其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不是作品的故事,而是它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刻意追求的历史化叙事,并在多重叙事视角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对中国形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畲族至迟在隋唐之际就已经形成于闽粤赣边区,有鲜明的民族性格、文化特色和强烈的族群意识。随着客家先民大量入迁并与之杂处,受封建统治势力欺压和占统治地位的汉文化影响下,畲族被迫"汉化",族群意识削弱直至丧失。新中国建立后,畲族族群意识复苏。这种历史流变反映出了客家与畲族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努力并成功开掘回族文化心理的长篇小说。本文拟采取文化人类学关于族群认同的理论概念,从语言文字、饮食习俗、建筑服饰、婚丧仪式、节日以及心理结构六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文中高扬的回族自觉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深刻的历史记忆,揭示回族作为一个散居群体能够在中华大地顽强生存并壮大的内在驱动力。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回族族群认同的高扬对其他族群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昭示与启迪。尽管如此,其未来的健康成长距离文化自觉还有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当下习见的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或断裂的思维模式业已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障碍。中国文化传统走向现代的路径解释可分为外部冲击说和内在理路说两种。相比较而言,基于具体历史情境下的问题意识,坚持从内在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角度来探寻中国文化的轨迹才是我们进入历史中的思想世界和观念变迁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人的语言生活尤其是其中的方言因素对华文教学之内容、方法与目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确立华文教学之内容、方法与目标时,应对海外华人的语言生活予以足够的重视,不仅要从世界汉语教学大趋势的角度考虑,也要兼顾华人社会沟通的需要、历史文化传承的需要,并遵循语言发展与传播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族群理论出发,通过解剖历史纵面,探索了闽西文化发展的五个阶段:古闽族群、百越族群、多元族群融合、汉族群入主、河老与客家族群共处。在这历史发展进程中,闽西文化形成了它丰富性、开拓性、包容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贺州位于南岭山脉萌渚岭和都庞岭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族群北上南下东进西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目前有20多个拥有不同语言和方言的族群活态存在。多样性族群文化之间的长期互动与交流,形成了今日互补互适、和谐共生的族群文化生态。族群文化问的交往交流、互动互制和互补互适,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介绍贺州主要族群及多样性文化共生条件,探讨了贺州多样性族群文化共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内外交织的历史民族文化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民族文化张力不仅是一种内部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将民族文化意义引向外部的形式。民族文化张力不仅表现在语文课程各要素之间,而且表现为本土认知与外部旁观之间。作者以后现代课程理性反思语文的民族文化立场,对形成语文课程的民族文化张力的关键作用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汉语学习的文化干扰因素及排除文化干扰因素的策略,阐明了如何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尽快、有效地转变成交际能力,不断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新疆籍少数民族华人华侨文化现状和需求,以及新疆对其实施文化“走出去”的优劣势,以期形成新疆面向吉尔吉斯斯坦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可行性对策,进一步促进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应互相尊重,共存共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共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完全可以互相兼容,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其饮食礼仪繁杂,饮食色彩上注重视觉美。通过分析朝鲜族饮食的文化特征,挖掘其在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身份角度入手探讨中华文化板块学说的理论合理性,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如何与当下相结合,如何面向未来的可能。通过身份是一个文化概念、身份差别与民族社会的历史和发展状态有很大关系等论点阐述中华文化板块以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民族分布、文化特征作为划分的依据。对各民族文学经典作品展开分析,印证中华文化板块学说关于各相邻文化圈、文化区之间互相重合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现有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区位选择影响研究较少考虑东道国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结论也不一致。通过整合制度理论与资源基础观,研究东道国华人网络对文化差异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企业层面OFDI项目数据,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方法的实证研究发现,东道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OFDI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东道国华人网络削弱了文化差异的负向影响。在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已有研究结论分歧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中国企业利用华人网络"走出去"、"走进去"以及更好地"走下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教学是汉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技能教学,也不同于母语环境中的汉文化教学.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文化导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篇目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其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必然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体现现代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是新课程对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材篇目的主题入手,对各篇目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时空构成进行分析,以求对本套教材的文化构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篇目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其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必然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体现现代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是新课程对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材篇目的主题入手,对各篇目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时空构成进行分析,以求对本套教材的文化构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