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新时代具有创造力的人是当前教育的首要问题。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交际工具,人们在劳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离不开语言,特别是幼儿教育.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启蒙期。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旺盛期,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为幼儿创设语言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双基”为依托,以教材为线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一、营造宽松环境,培养创新精神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关系同时确定了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自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从实际出发,自…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师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高师院校必须针对专业性质,因材施教,决不能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和体系的宏大严密。实践性教学化理论为能力和方法,是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和必修课程。创新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通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创新人才。地方高师中文专业要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和边缘性特色赢得竞争中的主动。  相似文献   

4.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并于2003年9月开始试用。新教材是一套图并茂、内容新颖、编排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教材。新教材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传授语言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化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化意识的发展,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创造适宜这种人才健康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在这当中,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则成为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关键。因而,分析与探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角色转换,创造适合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环境,对有力地推动考试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特…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创新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学生的在吸取知识中的开发性、主体性、独特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学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要要求。  相似文献   

7.
胡金芳 《文教资料》2010,(23):78-79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本文借小班化的教学优势,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以提高小班化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婷 《考试周刊》2013,(99):51-51
小学语文是基础应用学科,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教学实践活动.是以促进人的语言思维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为终极目标的人文学科。它特有的人文品格传递着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思想、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民族文化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观念.应重视极具文化精神的审美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强化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要用民族文化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精神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李川 《教育探索》2005,(8):63-64
语言教学中的化导入分三个层次:化知识、化价值和化差异。化导入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化意识,化导入教学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表明,不同阶段的语言教学应与不同层次的化导入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语言学习和使用之中,从而建立一个相应的化认知系统,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汉、英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各不相同,因此,化各异。语言是化的载体,反映着本民族化的特点。所以,在英语语言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传授化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英语语言反映的化,就永远也谈不上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本介绍了英、汉化以及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手段培养学生的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我们的教学现状与目标的实际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本文以其中的差距为出发点,分析语法教学中的诸方面因素,指出语言形式脱离语境和意义的教学方式是语法教学失败的主要症结,并提出语法教学交际化、情景化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文中对语法教学交际化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语教学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人,但可以让他们爱诗、读诗。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的书,有时要影响他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往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中学语教育的任务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化人。语教学呼唤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语教学中诗教功能的重新再现,是语教学竖起的一面人关怀的旗帜。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培养人文精神,使之内化在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之中,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我们必须树立大学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始终渗透人文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多年以来一直被忽略了:我们学语言,其实就是在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而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培养学生主体的人文精神,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的向大学教育过渡性的教育阶段。然而,纵观当下我们的语文教育还是在以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标准答案、同样的分析模式、同样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付继华 《文教资料》2013,(1):130-132
因科学教育的盛行导致人文教育的边缘化,进而使得语言教育丢失了人文元素,但语言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文教育,有自己的内容,如人文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以实现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语言教育就要"以人为本",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学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个考试的机器,有高分,却无能力。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年龄大致在16"18岁之间,从人的心理发展角度考虑这正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归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实践,归纳出了以"网络环境下的主题化探究教学、基于Internet的情境教学、开放式课题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媒体实现英语语法教学交际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媒体技术通过呈现大量的信息和创设语用情境,可灵活应用于教学三要素——“投入”、“学习”、“运用”之中,将语法知识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有机整合起来,实现语法教学全过程的实践化、交际化,以培养规范、自如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合作、创新的精神。这既是语法课程的教学目的,又是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之必需。  相似文献   

18.
德育课教学要适应变化的时代、顺应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让德育课教学模式回归实际、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应该是恒久不变的主题。为此,我们目前以行动研究法开展初步的尝试,对德育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所有合适学生教育的、以人的职业发展脉络所需要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并对各种资源整合后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行德育教材的课程化、校本化的开发,以此解决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生活性和实效性问题。目前这一尝试对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职业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语教学必须将学生人素质和人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要与专业结合起来,为专业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化补充作为语言教学一项基本的内容是必要的。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化补充包括:章背景知识的补充、词汇教学的化补充、语言结构的化补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中的化补充和英美化差异的化补充等。教师本身对这种双重的化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适时地为学生营造具有一定化氛围的语言环境,以增强学生对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