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就必须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思品“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自学课文,探求新知;探讨问题,提高道德认识;联系实际,注重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2.
张锐 《天津教育》2007,(10):38-39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两难情景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如果教师能选择生活中的道德两难故事,创设情景,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确道德与规则、价值、情感的辩证关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促成学生的道德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3.
当前作文教学仍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的现状,笔者认为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学生的生活和作文的链接上出了问题。如果学生于原型常态的生活中善于留心去亲历体验多彩有意的生活情景和细节,自主储备了丰富而活化的情意表达素材,那么他们在习作行文是才会情动辞发!  相似文献   

4.
教育,不能忽视细节。关注细节,方能震撼心灵。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转化而来,而是来自每天经历的充满细节的生活。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细节的力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德育方法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为主,即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强调道德知识是对大量具体道德情景的概括,认为只要掌握道德知识就可以举一反三地处理生活中相应的道德问题,因而在德育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是说教,注重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缺乏融入生活、融入社会的有效渠道,使人感到沉重而遥远,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的德育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情绪,有的学生因此还形成了“双重人格”,他可能已经掌握了道德的有关知识,却会做出某些不道德的行为,令许多德育工作者困惑和深感德育的苍白无力。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引入体验式教学.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愉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7.
伍晗骏 《中学文科》2009,(18):112-114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情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德育教育:立足科学教材,提炼出教材德育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科学中的合作实践活动,关注活动的道德细节;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德育和智育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品德学习,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一、创设生活情景教学内容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价值澄清运用,必须注意以生活为中心,注意让学生接受实然状况.在接受自己中与他人真诚相处,拜进一步反省。进行价值观思维。做出明智的选择。 ●价值澄清理念,是把学生作为道德主体,通过学生个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评价和行动。认清自己的价值意识,拜有效地和他人比较,从而产生自我调节作用,允许学生怀疑、提问、思考。 ●真正的价值澄清教育是存在于具有冲突的情境中,它是价值引导和个体自主选择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对于这样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创设体验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规避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注重道德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前调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把教师从繁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所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只有放手让学生大胆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品德的升华和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的课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道德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教学将课堂教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贴近、喜爱的活动,让课堂与生活接轨,学生在体验中将道德内化为自身需求。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下简称思品课),我们是否更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能让思品课堂变得更完美,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应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的问题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识冲突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究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的渴望,激发探索的情趣,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14.
史文波 《快乐阅读》2013,(10):84-84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对于这样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创设体验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规避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注重道德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前调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把教师从繁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所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只有放手让学生大胆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品德的升华和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戴婷玉 《江苏教育》2023,(21):10-12
班级生活是极为丰富的,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看到班级生活和学生群体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班级生活场域中互动、对话,用集体影响个体,让个体在集体的影响下健康发展。班主任基于学生群体的真实困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生生和师生的平等对话,通过公共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自主建构,进而提升公共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情景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主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景,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设计教学情景,延伸课堂,利用真实生活情景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英语教学中影响情景教学法的因素,提出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更要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更能让思品课堂变得完美?更能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不仅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还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学生道德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需要不断经历各种道德冲突又不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才逐渐成长起来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将学生的切身利益置于真实的情景中,使学生的书本道德得到升华,使学生真正成长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能够根据具体情景精心巧妙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19.
徐丹 《中国德育》2006,1(8):93-94
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认识、自主体验、自主践行。通过实践中的反复尝试,我认为,培育学生德性成长有三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活德育,就是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德育。生活德育强调将道德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联,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本身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自主地建构道德经验,提升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