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对于丰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内容,加深对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目前国内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从教师主观幸福感测量方法、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成果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研究应考虑测量工具可靠化、研究模式深入化、研究方法纵向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近年来发表的48篇有关教师幸福的量化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概况,同时从教师幸福感的概念、测量工具、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总体状况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国内学习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具体包括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学习主观幸福感的一般状况研究、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方面。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快速增长,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取向逐渐增多。大量研究集中在主观幸福感上,对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综合幸福感的研究虽少但有逐渐增多趋势;测量幸福感的工具以国外工具为主但本土化的工具逐渐有数量、种类上的增加。关于幸福感的内含和外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整合;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幸福感测量的工具有待于权威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幸福感是研究人类良好存在的实证科学.幸福感理论模型是幸福感测量工具的基础与归宿,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主流范式,侧重于快乐的体验层面,包括生活满意、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三个经典测量指标,另外两种幸福感研究思路,一是Ryff等提出的心理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及据此建构的多维心理幸福感问卷,其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层面,包括自我接受、环境掌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的、个人成长以及自主性六个维度;另外一种思路是Keyes的社会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及测量工具,包括社会认同、社会实现、社会贡献、社会和谐、社会整合5个维度,其更加关注个人在社会领域面临的种种挑战.在幸福感40年发展历程中,幸福感理论模型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情绪幸福感与认知幸福感的融合,形成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第二次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融合,形成积极心理测量模型;第三次则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三者的融合,形成现代积极心理健康模型.因此,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应当从多个侧面入手,更加全面揭示幸福的内涵与实质,把幸福感心理学理论模型与心理计量模型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导向与数据导向的统一,切实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在对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幸福感的概念、测量方法与工具、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进而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借鉴中西方幸福观思想尤其是教师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调查我国23个城市3641名中小学教师,编制了中国中小学教师综合幸福感测评量表.量表包含健康生活幸福感、尚德敬业幸福感、积极心理幸福感、人际和谐幸福感、经济如意幸福感和环境宜人幸福感6个分量表21个维度,共85个题项.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为有关中国中小学教师综合幸福感的后续研究提供一种适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流动教师的测量研究发现:流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呈左偏态趋势分布,且上位、下位、外溢三种不同流动模式对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当前教师流动中选派的针对性、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教师流动的强制性等是影响教师流动中的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应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当代教师的特点来设计中小学教师的流动机制,以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并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转型与建构:西方幸福感测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幸福感测量研究从快乐论与实现论两种哲学思路出发,分别形成了情绪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等理论模型与测量体系,实现了测量指标从主观到客观、从快乐到意义、从个人到社会、从分立到整合的几次重要转型,勾画了幸福感测量发展的完整风貌.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及构成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及测评工具,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状况和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对于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管理部门执政能力、切实关注新市民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研究拓宽了主观幸福感的关注群体,对促进我国主观幸福感本土化研究具有理论价值。文章从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出发,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研究应考虑测量工具可靠化、研究模式深入化、研究方法纵向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效能是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主要围绕教学效能的后果变量、影响因素、测量问题等,对国内外教师教学效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与回顾,阐述了当前教学效能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后续的研究中应当在研究内容、测量工具、样本选取以及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做出突破.  相似文献   

13.
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为研究工具,选取536名江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广大教师对其目前的生活质量持较为满意的态度;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总体上没有差异;总体上,已婚教师的幸福感水平高于未婚和离异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月薪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最高;身体状况越好的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4.
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部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社会支持、人口统计量、经济、生活事件等方面.由于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适宜于我国社会背景的研究工具还不多,因此研究开发适合于我国的研究工具势在必行.对其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和解释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幸福感的研究方法设计除自我报告外,还包括多重方法设计、纵向设计、跨文化研究和脑电方法研究,主要测量工具包括个人展现活动问卷、六维度心理幸福感量表、基本需要问卷等。心理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能力、目标、人格、控制点、留意、自尊、社会支持、压力等因素。未来研究应推广目前处于探索应用阶段的方法设计,并重点关注职业群体的心理幸福感以及工作层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它具有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和主体性的特点.开展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升华教学经验、形成实践性知识体系、增强职业幸福感.通过培养良好的反思意识,以专家型教师为样例,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开展多元化的对话交流,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加速教师的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函授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心理压力感受量表及幸福感指数评定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198名函授大学生进行了测评.其目的在于了解函授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对函授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为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提供目标与动力,以评促建是构建教师发展学校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浙江省通过政府部门、高校与中小学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在标准化评价指标的指导下,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发展学校的协同合作、组织管理、资源保障、课程建设几方面进行评价,在以评促建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但其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第三方评价对评价结果客观性的消极影响、评价工具不够完善、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过程过于烦琐和不够深入等问题.未来可从完善第三方评价、改良评价工具、丰富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式等方面着手,推动教师发展学校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在近十几年,国内外开始台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内专门研究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成果较少,且多采用逻辑思辨的方式,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精神面貌;侧重于现状的描述,大都归结于外力的因素,较少考虑教煨个人心理因素以及深层次的制度与文化因素;有关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基本上没有开展等.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幸福感的培养进行实践探索,以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涉及个体的主、客观因素,在遗传、文化、家庭环境、经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人格、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着测量工具不一致、因果关系模糊及测量中存在着的社会赞许性、认知偏差、反应定势等,难以形成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将来的相关研究中,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特殊群体;在研究技术上应充分整合认知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在研究方法上则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元分析和数据追踪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