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考察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者采用亲子关系问卷、自尊量表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广东省、海南省、湖北省345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亲子关系与网络游戏成瘾均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亲子关系既直接抑制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也通过提升青少年自尊来间接减少网络游戏成瘾的发生。此外,父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抑制效应大于母子关系。为此,父亲特别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多花时间与孩子增进了解,改善亲子关系。学校应该协助家庭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自尊需求,组织团体辅导项目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适应问卷》调查了114名离异家庭子女的个体适应与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类型子女的社会适应以及个体适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亲子关系能显著地预测离异家庭子女的个体适应,而应对效能感在应对方式与个体适应之间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夫妻离异现象,积极关心离异家庭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专业性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自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根据研究结果,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魏运华《自尊量表》和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对301名儿童进行研究,探讨了留守儿童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表明:(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没有统计学差异。(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均较低。(3)男童的自尊、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童。(4)不同年级的儿童的自尊、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的儿童的自尊、社会支持较高。(5)自尊与社会支持及其维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使用问卷调查64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状况,分析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水平、主要特征以及受三类社会关系质量的影响水平,得出如下结果: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的水平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父母、朋友、亲戚、同学和其他家人是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质量显著影响到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7.
了解青少年抑郁的现状,探索累积生态风险及自尊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累积生态风险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及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对7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与自尊及累积生态风险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抑郁的直接效应显著;累积生态风险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94,0.188].结论:自尊和累积生态风险与青少年抑郁密切相关,自尊部分中介累积生态风险和青少年抑郁.  相似文献   

8.
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主观幸福感的预期要好于当前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对过去主观幸福感的估计最低.(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3)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及关系状况、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知和感受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均有重要作用;同与抚养人的关系质量相比,与外出父母的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以4900名7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亲子亲合问卷中文版(FACESⅡ-CV)、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以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在亲子亲合与青少年心理韧性间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亲子亲合、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及其各维度两两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亲子亲合不仅直接作用于青少年心理韧性,还间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链式多重中介对其心理韧性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者采取问卷法,通过对北京市某高中396名学生的调查,探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直接效应模型中,父母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不仅可以直接正向或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还能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父母过度保护则可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683名农村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农村中小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特点及其与亲子关系、同伴压力和学校活动卷入的关系。结果发现:(1)10.70%的农村中小学生报告曾有过吸烟行为,14.80%报告曾有过饮酒行为,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农村中小学生吸烟饮酒行为差异显著,不同留守状况的农村中小学生的吸烟行为差异显著,但饮酒行为差异不显著;(2)亲子关系可以直接预测农村中小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同伴压力和学校活动卷入在亲子关系与中小学生吸烟饮酒行为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学校活动卷入对农村中小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总效应值与亲子关系差异不大,且均大于同伴压力。提醒研究者除了关注家庭和同伴这两个影响中小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常规因素外,尤其要关注学校因素对农村中小学生群体吸烟饮酒行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亲子关系和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一般的观点是,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亲社会性的发展。而消极、冷漠和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进儿童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亲子沟通作为实现良好亲子关系的有效手段,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在理解与青少年个体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时。研究者们大多考虑以下四个主要因素:家庭、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所和宿迁市两所五年制高职院校463名“留守学生”自尊、孤独感及人际交往焦虑的测量,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结果表明,留守学生孤独感程度较高,人际交往焦虑程度较为严重;在自尊、人际焦虑上城镇与农村呈非常显著差异;留守学生的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关系,自尊与人际交往焦虑呈负相关关系,孤独感与人际交往焦虑呈正相关关系;孤独感在自尊和人际交往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绝对值ab为0.22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为80.21%。  相似文献   

14.
家庭结构是家庭功能运行状的影响因素之一,留守青少年与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家庭结构存在相似和区别之处。为了解留守青少年和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家庭功能运行状况,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重庆三所中学1100名学生,使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留守青少年与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功能运行状况差异不显著;留守青少年的家庭沟通状况、角色状况均差于一般家庭(前者p<.05,后者p<.001);离异家庭的角色、情感介入、家庭功能总分均差于一般家庭(前两者p<.01,后者p<.05)。  相似文献   

15.
依据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此,有必要在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六所普通中学的616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同伴关系更差,他们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更少,更易受到忽视。留守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且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特别是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一定预测作用,母亲受教育程度显著预测同伴尊重、同伴接纳,家庭月收入可以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和同伴忽视。未来研究中需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问卷测验法和深入访谈法相结合,该文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自尊水平上的性别差异及其具体表现。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城乡,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因子对男女大学生自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对男女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侧重和差异,且整体上呈现为两极性影响。(3)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性自尊现象;(4)男女大学生中均存在因低自尊而导致的弱热群体,且表现出特定的性别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8.
董颖红  刘丹 《中学教育》2019,16(3):94-100
同胞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同胞关系问卷、自尊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97名仅有一个兄弟姐妹的非独生子女进行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同胞关系对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出生顺序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同胞关系、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头胎比二胎感受到的同胞冲突更多;同胞亲密关系与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同胞冲突关系仅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同胞亲密而非冲突关系能够显著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胞亲密关系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仅限于头胎。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17,(3):96-103
为探究歧视知觉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和社会支持可能产生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卷和青少年问题行为调查问卷,对云南省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歧视知觉影响社会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35,社会支持影响问题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47,歧视知觉影响自尊的路径系数为-0.29,自尊影响社会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45,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问题行为;2)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本质在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因此,培养青少年拥有高自尊格外重要。首先,自尊可以让青少年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可以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此外,自尊可以完善人格,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概述了青少年自尊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作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父母自身因素、家庭结构、外表、年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文化差异和城乡差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