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正地爱过呢?我认为没有。课文节选的片段刚开始的氛围是:低沉潮湿的空气令人异常烦躁,周朴园点着吕宋烟要雨衣,鲁侍萍将雨衣拿上前时,他没有认出她,只说不对,要旧雨衣,而后让鲁侍萍关窗,当觉得对方关窗的动作依稀熟悉时,他又细致地询问了“梅小姐”的下落。这一串细节,看上去像是周朴园对鲁侍萍深情一片,三十多年来心里一直惦念她,其实不然。周朴园的这些言行、习惯,只是源于心里抹不去的愧疚。人一旦有过罪孽,就会尽量替自己找借口,以减轻内心的痛苦与折磨,周朴园正是如此,他所保持的鲁侍萍住过的房间里的一切摆设,其实是在欺骗别人,无意间也将自己骗得不知如何为真,如何为假。如果周朴园对鲁侍萍真有爱情,那他应该了解她,关心她,呵护她。在19世纪末,让一个侍女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却不给她名分,让她受尽凌辱;在  相似文献   

2.
曹禺在其力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周朴园的情感时,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有人痛恨他,有人同情他,有的人甚至崇拜他 !这就印证了西方评论中“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体现了审美的多样性。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我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两次对比,让学生看清周朴园的情感世界。  一者,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雷雨》中多次写周朴园不忘旧情,如:保留旧家具、旧习惯 (关着窗子 )、穿旧雨衣、旧衬衫等,还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一切都显得周朴园多么怀念侍萍,对…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曹禺先生有过十分明确的界定:“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了家,坏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诚然,从《雷雨》这部伟大的戏剧诞生之日起,周朴园就被贴上  相似文献   

4.
一、抓周朴园相认鲁侍萍的五句话①你———你贵姓?②(抬起头来)你姓什么?③(忽然立起)你是谁?④(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⑤哦,侍萍!(低声)是你?这五句话充分表现了戏剧语言特别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的特点。句①是在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忽然觉得她很奇怪”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这句话很符合周朴园的身份地位和他猜疑的心理。句②的“姓”前已没有了“贵”字,而且更没有了表语音延续的“———”,还用了舞台说明“抬起头来”,不仅表明周朴园猜疑之重,找答案之急,更表现了周朴园的担心和忧虑。句③完全没有了前两句的矜持和礼貌,已经是直…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选入了曹禺的名作<雷雨>(节选),分析周朴园形象是讲授这课的重要内容.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上,以及较通用的权威教学参考书中,对周朴园的形象特征概括不外乎"虚伪、自私、冷酷".这不能说不对,但可以说是无效的.因为这几个词可以用来描述许多文学人物,周朴园这一经典形象的美学特质远未能以之涵盖.下面,作者尝试分析周朴园这一形象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6.
《雷雨》(节选)通过“周鲁相认”和“父子交锋”两个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朴园这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虚伪冷酷、阴鸷狠毒的本质特征,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黑暗。在精湛的戏剧语言中,节选部分一共使用了26个破折号,精细入微地描摹人物语气,显示人物情态,透示内心世界,再现情景氛围,做到传情达意无不曲尽其妙。对这些破折号作一番品析,会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冲突,领略戏剧语言的精妙之处。一、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①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第5课,节选了《雷雨》第二幕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的一个片段。从鲁侍萍的口中我们得知,她在三十年前的大年三十的晚上被逼迫冒着雪离开周家,为的是“你(周朴园)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笔者翻阅整部戏剧,发现曹禺先生对这位接替侍萍进驻周公馆的太太描写寥寥,这位太太可谓“隐没”的太太。她的存在往往被读者忽略,留白的价值也一直被忽视。一、“隐没”的太太“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8.
所谓潜台词,是指戏剧语言要有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要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本文仅以《雷雨》中有关代词的使用为例作一分析。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鲁侍萍和周朴园不期而遇。于是有了如下的对话: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曲,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鲁侍萍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编入了曹禺的经典话剧《雷雨》(节选),其中周朴园的形象历来备受大家的喜欢,也使得学者们多留笔墨。为周朴园的虚伪、冷酷、自私、无情而捶胸顿足,又为话剧大师曹禺的经典语言而拍案叫绝—笔者几次教授该文,感受颇深。特别是周朴园富有个性化的台词,内涵丰富、意蕴无穷,将一个伪善、冷酷、自私的周朴园个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节选的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两个场面来刻画周朴园形象的。一个是周朴园和前妻鲁侍萍的感情纠葛,一个是周朴园和亲生儿子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全文情节紧凑集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冲突紧张激烈,你…  相似文献   

10.
戏剧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最精当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话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名篇。剧中,当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不期而遇后,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一时没有认出侍萍,此时周朴园的几句问话,虽然仅是只言片语,却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很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11.
教材解读     
戏剧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最精当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话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名篇。剧中,当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不期而遇后,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一时没有认出侍萍,此时周朴园的几句问话,虽然仅是只言片语,却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很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了曹禺的《雷雨》第二幕的两个场面、两场戏,即鲁侍萍同周朴园在周家客厅相遇的矛盾冲突;鲁大海同周朴园的矛盾冲突。 我们读这段戏剧文学作品,要向它学什么?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它的思想意义是什么?我们教学戏剧文学作品应当抓住什么? 我认为学这段戏剧文学作品应突出讲解两个问题,应突出抓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体现了一定的复杂性。《教参》对周朴园形象曾作这样的归纳:它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资产阶级代表,一个虚伪、奸诈、凶残的剥削者。这如果从形象本身所具备的基本内涵(联系戏剧的积极主题)而言,这样  相似文献   

14.
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是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及由此展示的内心世界来加以表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其相应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之一。《雷雨》(第二幕)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剧作篇目,其主人公周朴园的情感心理有两处因“阶级对言说”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处理———一处是鲁侍萍周折再三,巧妙地向周朴园挑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后,周朴园态度的突然转变———“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另一处是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  相似文献   

15.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有处称呼的变化 ,是周朴园心理活动的细微表现 ,值得咀嚼。一A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 ,很贤慧 ,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 ,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 ,后来 ,———你知道么 ?一B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 ,沉思地 )侍萍 ,侍萍 ,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 ,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请注意 ,前文的“我”“年轻小姐”在后文相应的变成了“我们”“这个女孩” ,称呼上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我认为这是周朴园心理变化的表现。具体分析如下。综观《雷雨》全剧 ,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6.
"猜猜看我找到什么了?"辛太太站在阁楼里大声向辛先生喊道。"巧克力布丁?"辛先生有点不耐烦地乱猜了一个。"不对!""独角兽?""不对!""好吧,"辛先生挠挠脑袋",我的旧夹克?""都不对。"辛太太高兴地宣布",是佛拉表姐的铜壶!""佛拉到哪儿都带着它,"辛先生说,"但这次她离开时把这个水壶送给我了。""对,可是,我们最近怎么都没有佛拉表姐  相似文献   

17.
本人最近一次教《雷雨》这篇课文时,把侧重点放在人物语言的品味上和写作艺术的学习上,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师生共同挖掘“潜台词”,进行品赏。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师生讨论,共同点评。现按照课文顺序将经课后整理过的部分“点评”内容列举于下,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周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吕宋烟显示身分,又使演员的表演有了便于利用的道  相似文献   

18.
学习《雷雨》时,同学们就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是假这一问题争论不休。我以包燕的发言为例,指导同学们如何写戏剧评论。  相似文献   

19.
论周朴园形象的深层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朴园是以恶者的形象出现在《雷雨》的戏剧舞台上的,可是每一次伴随着对周朴园人性恶的批判,我们便可以看到曹禺对周朴园灵魂深处内疚,忏悔,孤独,空虚的重笔描写。笔者认为,这一情节在剧中的频繁出现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它在暗示读者:周朴园不只是个吃人者,同时也是个被吃者;今天,他用“秩序”来毁比他年轻的人,殊不知昨天他曾是“秩序”的更早的特殊品。至此,剧作家把人们憎恨的情绪由周朴园这一道德个体上升到了对整个滞涩的封建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方绪豹 《现代语文》2009,(7):126-127
《雷雨》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被解读的已够详细。周朴园这个角色十分复杂,教材中对周朴园的人物分析一般都解读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周朴园正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例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等等,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其中对周朴园形象分析有不同的意见的最具代表性的是陈思和先生,他提出了“周朴园心里有没有爱”这个问题,并针对原来的阶级矛盾的观点十分细腻地分析了周朴园人性化的一面。“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把周朴园和鲁妈的关系看成一种阶级对立,丫环受骗,少爷侮辱妇女等等,这样的理解,我觉得是肤浅的、简单化的。如果简单地把他们说成是互相欺骗的,没有感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