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校园欺负行为作为一种低水平的暴力形式,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历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该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对近期国内外校园欺负问题的危害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了回顾。首先系统分析了校园欺负行为对欺负者、受欺负者、旁观学生以及整个校园的危害;其次从社会、学校、班级、家庭、个体等不同角度讨论了校园欺负行为的主要干预策略;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思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朝正 《文教资料》2011,(16):119-120
美国校园欺负行为干预以州为单位,政府积极参与干预行动,同时干预欺负者、被欺负者和旁观者,理论研究紧密联系实践。我国应该重视校园欺负行为,建立一个由个人、家长、学校、国家共同参与的干预体系,理论研究结合实践,制定长期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儿童欺负行为主要发生在校园或者以校园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是一种常见的校园不良行为,并有可能发展为校园暴力。对欺负行为及其动机进行分析,培养儿童健康人格,采取科学教养方式,加强正面教育是对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欺负是中小学生经常发生且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危害性。从自我认知、情感认知和同伴交往等方面分析欺负者、受欺者、旁观者的人格特点,联系个人、家庭、学校、环境等因素与欺负行为的关系,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建议措施对校园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儿童的四级模式,以期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校园欺负问题是一个在校园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应结合实践对受欺负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正视校园受欺负现象,与受欺负者共情;开展自信心训练,增强个人力量;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提高人际适应能力等.以减轻对受欺负者的心理伤害,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负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丈的伤、害性,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痔此对受欺负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正视校园欺负现象,与受欺负者共情;开展自信心训练,增强个人力量;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提高人际适应能力等途径,以减轻对受欺负者的心理伤害,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据对寄宿制初中校园学生欺负干预现状的调查发现,儿童受欺负后告诉同学或朋友的比例最高,告诉老师的比例最低;儿童受欺负时老师进行阻止的比例最高,但主动找受欺负学生谈心的比例最低。这说明学校的反欺负工作还处于自发状态。为此,学校在欺负干预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全校性的反欺负政策;加大反欺负政策和干预策略的宣传力度;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欺负干预策略专门培训;建立受欺负者的同伴支持交流并对同伴进行应对欺负策略训练;建立定期的检查、监控、总结、表彰制度。  相似文献   

8.
据对寄宿制初中校园学生欺负干预现状的调查发现,儿童受欺负后告诉同学或朋友的比例最高,告诉老师的比例最低;儿童受欺负时老师进行阻止的比例最高,但主动找受欺负学生谈心的比例最低。这说明学校的反欺负工作还处于自发状态。为此,学校在欺负干预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全校性的反欺负政策}加大反欺负政策和干预策略的宣传力度;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欺负干预策略专门培训;建立受欺负者的同伴支持交流并对同伴进行应对欺负策略训练;建立定期的检查、监控、总结、表彰制度。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学校欺负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学校欺负干预的主体,承担干预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责任。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干预策略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学校欺负的发生。介绍学校欺负干预的常用策略:头脑风暴法、质量小组、角色扮演、分忧法和自信心训练等。  相似文献   

10.
整体选取聋校三到八年级学生共101人,采用问卷法,通过聋生回顾式的自我报告,对聋生的校园欺负行为的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同年级欺负现象比较突出;四年级欺负者最多,受欺者也最多;四年级以前,欺负者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上升,而后欺负者人数逐渐下降.校园欺负行为最容易发生在教室、寝室.欺负方式主要是无故打人、强要钱物.建议重视从班级层面进行欺负干预;重视日常的欺负报告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应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在校园欺负行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和干预措施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园里欺负人是中小学生经常发生的一种侵犯行为,包括对他人恶意推搡、打骂等身体侵犯行为以及取侮辱性的绰号、散布谣言等名誉侵犯行为。学校中的欺负行为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妨碍他们的成长发展。对校园欺负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控制,对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希洁 《中国德育》2007,2(8):26-28
欺负是中小学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可分为直接身体欺负和言语欺负。欺负的发生有特定的情境,年龄和性别因素都会导致欺负的发生。目前,学生与教师对欺负的应对方式,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个性特征和同伴关系值得关注。从学校、班级、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校园欺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国外校园欺负行为的学校整体干预方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整体干预方案是西方国家广受欢迎的学校欺负行为干预方案,该方案包括三个水平,即学校水平,班级水平与个体水平.影响该方案干预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方案的系统性、执行方案所拥有的资源、方案执行的持续时间、学生的年龄与性别.该方案主要的不足在于花费巨大,难以解决校园以外的欺负行为问题.进一步研究将侧重于关注教师在欺负行为中的作用、针对学生差异与学校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整体干预方案、拓展欺负行为干预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校内欺负行为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小学校内发生的欺负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公众和研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欺负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评述了几种重要的针对干预的理论,以及由此衍生的干预策略,阐述了各种干预策略的优劣,分析了相关研究对干预实践的启示,提出了未来理论及实践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欺负行为一直受到发展心理学家的关注,但针对幼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依据欺负行为发生的冷认知理论,采用实验干预法,对有欺负行为的幼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移情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移情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幼儿的欺负行为。  相似文献   

17.
校园欺负是目前中小学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它对儿童尤其是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欺负行为与受欺负者这一群体的人格、认知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从依恋、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心理控制感、归因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受欺负者的心理特点,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受欺负者人格、心理特点的教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241名3~6年级受欺负儿童,发现学龄儿童的受欺负对象、受欺负后的求助行为及心理、同伴关系与同伴地位均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主要受一个男生欺负,女生主要受几个男生欺负;受欺负男生向教师及朋友求助的比例低于受欺负女生,也更少体验到求助成功的积极体验;受欺负男生的同伴接纳程度低于受欺负女生,其同伴拒绝程度高于受欺负女生;受欺负男生的受欢迎比例低于受欺负女生,其被拒绝的比例高于受欺负女生。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初中校园欺凌具有高发性、隐蔽性、反复性、群体性、易被忽视性等特点,校园欺凌危害大,应以预防为主,可通过家长反馈、教师观察、学生举报等渠道发现校园欺凌行为,并以学校为主导,对被欺凌者、欺凌者、围观者进行心理干预,构建初中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0.
网络欺负是一种新形式的欺负行为,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通信设备,有意且重复性地发送信息以达到伤害他人的目的。与传统欺负行为相比,网络欺负具有超时空性、强传播性和高隐匿性的特点。青少年是网络欺负的高危人群,应从青少年自身、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