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而经济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微观经济学框架的构建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和谐社会的可行性、现实性和科学性,为和谐社会政治和文化要素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平台,从而有效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决定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传统的经济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上,不能够有效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支持。现代经济学强调了人的利他性思想,将互惠性偏好纳入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决定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传统的经济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上,不能够有效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支持。现代经济学强调了人的利他性思想,将互惠性偏好纳入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微观经济体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在整体社会福利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能够充分体现效率、公平和法治的社会。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离开了经济和谐的和谐社会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传统经济学无法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框架,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方法论的理论支持。基于非理性假设的行为经济学与演化博弈论的发展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存在性提供科学的解释,从而为和谐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学基础,使和谐社会成为具有高度实践功能的现实性社会。  相似文献   

5.
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基于完全理性的假设,认为行为人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私自利的经济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在有限理性的假定下,强调行为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修正了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公平、互惠与合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经济要素,公平互惠理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经济学依据。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又为公平互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学以生态经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维的指导下,追求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循环中实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其生态系统理论、生态平衡理论和生态效益理论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与经济的生态系统生成、教育与经济的生态平衡发展以及教育与经济的生态效益提升等课题的研究将为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和领域,也将促进教育经济学更好地为推动教育和经济的改革、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和谐思想源远流长,这也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保障,同时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我国的国情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基础。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构建设和谐社会已经取得巨大成效,促进了我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行政模式。它主张通过广泛对话和公民参与来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目前正值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时期,该理论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对于经济、政治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现代化内在进程的不断演进,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训,其中文化危机的警示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化文化形成了认识上的参照,基于此,文化现代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是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失衡现状而提出的有着坚实理论支撑基础的可行性措施.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高等教育区域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又为高等教育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孙培 《鸡西大学学报》2008,8(6):134-13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拟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通过对旅游英语广告语的成功案例分析来阐明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告的宣传;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旅游业才能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与经济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已现实地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论文立足经济哲学的视阈,解读了“和谐社会”和“经济正义”的本质内涵,并揭示了两者的内在关联,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正义的价值支援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科学而协调发展的社会,其中,政治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本着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关于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辩证关系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以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之基;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之本;政治民主是和谐社会之力;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之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升和飞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应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旋律,构筑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