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升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完成“双高”建设项目、实现建设目标的非常现实的迫切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有场地、设施、仪器设备不足的硬件问题,也有师资不足、能力不够、没有产品支撑、管理和运行机制落后等软环境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实践探索—总结提炼—再实践探索—再总结提炼,以至不断提升”的方法,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孙育麟  戴莉 《林区教学》2023,(12):57-60
近些年,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双高”建设的内涵要求,高职院校努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挖掘“三教”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三教”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写实用性强、内容新颖的教材,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利用竞赛带动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等一系列有效路径,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双高计划”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总结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改革措施,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形成完善的团队建设机制、强化团队综合能力培训、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工作、注重技术创新引导,为取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阐述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讨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应然状态,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出了融合、开放、升级发展的新要求。文章拟通过构建“进阶式双趋向6C”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助力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及具有“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创业者。  相似文献   

6.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成功的创业需要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必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四种模式。福建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创新创业大赛初显成绩,共享资源框架初具雏形。但也存在创新创业定位不明确、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建设薄弱、共享机制不灵活等问题。高职院校要明确创新创业定位,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积极建设课程资源,搭建“三跨”“四融合”的“三级创新”育人机制,进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内容,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获批的2015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指尖上的实超"为例,实证"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助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变革,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变革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是国家战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应有之义。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方面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当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发挥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学院支持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缓慢、师资队伍专业性较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究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继东 《文教资料》2020,(7):145-146
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大学就业工作指出了方向.高职院校学生占据大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现状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文章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双创”视角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的新常态背景,分析了新常态下创业与创新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文章审视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营造促进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出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时代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毕业生多元就业、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国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对教师、学生和高职学校三元主体的深入剖析,可知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内涵把握不清、积极性激发不畅、教育改革实效不佳等问题。据此,以金融类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为案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成、组织框架创设等四方面提出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阐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四创融合”路径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通过“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赛创融合”,构建政校企“多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支持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通过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辽宁平面设计市场环境以及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以“众人平面设计工作室”为例,介绍该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平面技能领域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改革和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对27所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这些院校形成了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创业类课程体系相对完善、建立校内外基地平台等主要做法和特点,但也还存在学生层面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数量相对较少、平台配套不全、整体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各高职院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理念、加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双创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打造具有全链条孵化功能的校内外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9.
杨岩  戴莉 《林区教学》2021,(4):49-51
从学校、学生、“三教融合”等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三教融合”的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大学校支持力度,构建“三教融合”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深入校企合作,创造蕴含工匠精神的创业氛围,帮助学生拓宽职业视野、增强专业性、拓展创业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20.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要提升创新创业的实效,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文章结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构建了以“进课程、建平台、立项目、创机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