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变速积分PID控制在磁悬浮轴承控制中的应用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对积分环节的要求,针对变速积分PID控制器在磁悬浮轴承控制中控制结构转换引起干扰的问题,应用负指数函数的特性,重新设计积分系数函数。并针对磁悬浮轴承系统转子起始位置的不确定性,在积分系数函数的指数部分加入了相对误差的变化率,从而达到了增强控制器的适应性的目的。实验证明,改进的变速积分PID控制器具有较好控制性能和对转子初始位置的适应性。应用16极电磁铁径向轴承,实现转子的径向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2.
本叙述了磁悬浮轴承的优越性,讨论了多支点磁悬浮轴承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刊2005年第3期刊登了《数学定理与物理解题》一文(以下简称《原文》),笔者读后很受启发。感触颇深,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数理结合的重要性.但笔者认为《原文》中“例6”在利用“定理5”解题时,有些地方值得商酌.  相似文献   

4.
于正荣  祁海洲 《物理教师》2004,25(6):2-42,44
近读本刊2004年第2期《天平能平衡吗?》一文,觉得原文提出的问题十分有趣.对原文作者的观点,笔者也表示赞同.不过笔者觉得,原文对问题的讨论不够完整,还存在另外的两种情况需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磁悬浮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又非常有趣的现象 ,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做好这个很受学生欢迎的实验 ,不但能增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还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就文献 [1 ]中的制作方法加以改进 ,使其简化 ,以便学生自己利用日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磁悬浮转子  相似文献   

6.
罗振国 《物理教师》2011,32(2):29-29
本刊2010年第5期刊发了《对一例物理学生实验的改进补充》,笔者认真阅读后受益匪浅,并切身实际地操作了实验,实验过程中确实如原文作者所说,操作更为方便.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却发现了另外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思考,对原文做出了以下3点补充.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师》2005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核衰变”和“核反应”》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作者认为“衰变”和“核反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形式逻辑上来看,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不能互换使用。笔者读后认为,“原文”作者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8.
唐柏忠 《物理教师》2006,27(2):8-38,41
本刊2005年第3期刊登了《“明暗条纹”的成因分析》(简称《原文》)一文,用投影仪显示发波水槽的水波实验,对于屏幕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原文》的解释也有不妥之处,现在此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9.
磁悬浮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又非常有趣的现象,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这个很受学生欢迎的实验,不但能增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还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笔者经过多次探索和研究,利用日用废旧材料自制了一套磁悬浮演示仪,兹将制作及功能演示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刊1992年第6期刊载了《焦耳定律实验装置的改进》一文,经笔者实践,此改进并不可行。原文的装置示意图如图。A、B、C是三段“4B”铅笔芯,上面分别粘有火柴棒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初中版2003年第8期《用“移动法”巧解浮力问题》一文,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原文:  相似文献   

12.
薛超 《物理教师》2006,27(4):7-37
本刊2005年第9期发表了《对教材一道练习题解答之我见》一文(以下称“原文”).该文认为教材答案是错误的,对此论断笔者不敢苟同,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并与同行探讨后得出结论,原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27面的那道练习题的配套图虽不太确切,但其解法和结果还是正确的,而“原文”的分析有误.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磁悬浮(无轴承)电机利用磁场力使转子悬浮并驱动其实现高速或超高速旋转.基于传统电机技术提出一种交流圆弧电机原理,并按电磁轴承悬浮技术,水平方向对称于转子布置2个圆弧电机,垂直方向对称于转子布置2个圆弧电机,构成交流磁悬浮感应电机;建立电机在干扰作用下转子与定子间的间隙(气隙长度)变化规律,基于电磁理论建立了气隙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规律,利用虚位移原理建立电机电磁悬浮力和电磁转矩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磁感应强度、电磁悬浮力和电磁转矩等分布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物理实验》(中学部分)2004年第一期第7页,刊登了某师范大学物理系一位教授的文章《一道思考题引出的有关功的概念问题分析》一文(以下简称“原文”)。笔者拜读之后疑窦丛生,深入研究之后得出了与原文不同的观点,本文旨在与原作者商榷,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游长海 《物理教师》2006,27(6):41-41
拜读本刊2005年第1期《一道习题的最优解法》一文,受益非浅,作者从不同角度以4种解法对该题进行阐述,讲解非常透彻.但笔者细细品味原文,对解法4有不同看法,愿与原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6.
肖光宏 《中学物理》2012,(10):51-52
2011年11月的《中学物理》刊登了安庆市第二中学叶玉琴老师的文章——《一道力学题的求解及感悟》.拜读后,笔者为叶老师扎实的功底和顽强的毅力所折服.原文中叶老师对该力学题用了三种方法求解,但是这三种方法都起点太高,超出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范围,已经不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该问题.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上海市磁悬浮轨道交通线工程磁悬浮轨道梁模板的制作与工艺控制方法,探讨高精度模板加工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上海市磁悬浮轨道交通线工程磁悬浮轨道梁模板的制作与工艺控制方法,探讨高精度模板加工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0年第10期周彬、罗由平的《新教材不严谨之处》一文,仔细研读后,笔者以为,两作者的看法不妥.为说明问题方便,先摘录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11年第3期登发了周亮老师的《洛伦兹力宏观演示仪的制作》一文,文章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但是笔者尝试制作之后认为该方法取材较多,制作要求较高,不利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简易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