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职工队伍,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核心力量,是我们党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要根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对于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队伍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和从事科技文化知识研究,创造和传播,作为脑力劳动者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推进社会经济时代的发展中起了开拓作用。知识分子在先进生产中发挥了第一的作用,应享受第一的地位和待遇。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五一” 国际劳动节,我们向为了国家前途和人民利益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礼。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推动历史前进。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就是庆祝劳动创造世界,鼓舞劳动热情,讴歌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在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进步中的伟大作用和光辉业绩。—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都是由其在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由其所进行的劳动创造决定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4.
工人阶级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力量。据统计,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3800亿元,其中,70%来自于工人阶级的辛勤劳动。 目前,国家财政收入的90%也来自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此外,他们每天还创造出价值90多亿元的工业产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量的变化,即工人阶级的数量明显增长;二是质的变化,即工人阶级队伍正朝着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三是结构的变化,主要指工人阶级队伍在不同产业的分布已有变动和调整。知识技术和创新才能已在促进工人阶级先进笥的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知识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工人阶级队伍整体化素质的提高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使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和保证。  相似文献   

6.
工会 ,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伴随着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适应工人阶级斗争需要而建立的。但是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 ,工会的职能也应该随之有所变化。一、工人阶级的泛化与工会的全民性在工人阶级产生伊始以及在没有取得政权之前 ,工人阶级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是十分清晰的 ,即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 ,为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而从事和承担劳动任务的社会群体。那些自视高贵的剥削阶级及精神贵族 ,是不屑与工人阶级为伍的。其它阶层的人们 ,若没有对工人阶级的非凡认识和深厚情感 ,也是不愿走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的 ,他们都不以戴上工人…  相似文献   

7.
看了“《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一文后,我认为回答应是否定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工人阶级不是不吃香了,而是更吃香 !  首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一再强调这是基本的政治问题。在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其次,我们党关于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的观点没有变。在中国工人阶级身上有许多特点、优点,如先进性、组织纪律性、革命的彻底性、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否认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先进性的错误认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一)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二)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大多数党员出身于农民,党仍然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三)现实地看,工人阶级的新变化没有否定党的阶级基础,只能表明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在发展;(四)长远地看,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的组织,做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党才能真正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还是精英史观、智能史观?北京大学教授黄楠森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现代工人阶级,从唯物史观看,原因有两点。第一,工人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第二.工人阶级是未来社会的代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也即要坚持工人阶级在各个阶级中的领导地位。如果丧失了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他致力于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为开展工人运动创造组织条件;他躬亲革命实践,指导工人运动,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中国的工人阶级。陈独秀的探索不仅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早期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落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后发国家 ,当政府不能将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寄托于外部世界时 ,农业剩余就成为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源泉之一 ,因此国家参与对农业剩余的分配 ,就成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 ,政府从农民那里“拿多少”和“怎样拿” ,则是有高下之分的 ,对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却是大不一样的。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的曲折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与农民的这种分配关系制约的。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英国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英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上从原来的以惩罚为主过渡到以救济为主,继而发展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工业发展联系起来,为英国的社会转型准备了条件,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社会转型的国家,也为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教育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本运用这一原理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财产性收入质的规定性和量的变化规律。同时,马克思运用所有制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财产性收入的分割依据,并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财产性收入的发展及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财产性收入理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并警惕财产性收入过快增长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 ,单纯讲求效率而不顾公平的按资分配是早期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其历史命运已经为马克思所深刻洞悉 ;单纯讲求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其结局同样是陷入自我终结的悖论之中。目前在学术界流行的按要素分配论中有一种单纯要求按资分配的倾向 ,这种倾向与人类的公平理想背道而驰 ,也与 2 0世纪发达国家的分配革命趋势不符。本文主张 ,真正的按要素分配应当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有机统一 ,劳动与资本一样是生产要素 ,同样有权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发生在第一次分配领域的真正的按要素分配 ,为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提供了“一次保障机制” ,发生在第二次分配领域的国家再分配则为这种统一提供了“二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有资本与社会剩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资本是公有制经济中的资本。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区别。从本质上看,公有资本是劳动者阶层内部经济权利与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私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资本剩余价值,公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社会剩余价值。资本剩余价值与社会剩余价值在性质、起源和存在条件上都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金融资本”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资本产生了新的特点,可称之为现代金融资本。现代金融资本概念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在资本形态上采取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两种形式,其资本积累方式是资本家单纯凭借对金融资本的所有权的控制获取一部分剩余价值。现代金融资本的扩张即金融化过程使其在企业内部和宏观经济中占据控制地位,形成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现代金融资本的产生、发展和不断膨胀为金融危机形式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应看成是一种治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比地方政府范围更大的对话空间,实践证明,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助于减少社会的等级关系,增强公民社会的自治能力,降低社会的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确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产权投资形式的人力资本与其他要素资本所有者一样要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索取,在剩余财产的分配中,确定人力资本产权价值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人力资本会计学特点,决定人力资本产权参与剩余财产索取具有必然性;人力资本产权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索取可建立相应的模型拟合;并可采用“未来收益现值法”和“语义差别隶属赋值法”,即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人力资本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中 ;但是 ,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全球化并不像资产阶级学者认为的那样只有互惠互利 ,而是由中心与外围组成的依附结构 ,最初是残酷的殖民统治 ,后来是技术上的垄断带来的剩余转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天然不平等 ;对于工人阶级来说 ,无论是保护主义还是自由贸易 ,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为以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 ,资本由此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