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从未停止对自由这一终极价值的讨论。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批判地发展了自己的自由观。通过对其自由观生存论、实践观和美学角度的解读,发现了马克思的自由观的二重性,马克思的自由观给我们带来现实和思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审美自由问题是整个审美活动本质之所在,而审美对象的自由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认识审美对象的自由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厘清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思对审美对象自由问题的观点和逻辑是我们理解审美活动本质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郑琦 《思想教育研究》2023,(10):137-143
“劳动审美”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马克思的劳动美学思想立足于实践论和存在论的维度,将“美”界定为建立在人的自由自觉劳动基础上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解放,是一种高级、开放的“身—心”自由之美,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人的实践开辟了通达“自由劳动之美”现实历史路径。客观来看,马克思关于劳动美学的相关思想,为新时代劳动观审美向度的开辟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表征的新时代劳动美学。习近平关于劳动美学的相关论述不仅在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美学思想,而且在现实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形成尊崇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社会风气奠定了实践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体现了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它在对历史上自由观的超越和扬弃中,经历了从理性原则下的精神自由到作为人的本质异化扬弃的自觉自由、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到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科学的自由观的演变。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唯物主义的自由观、辩证的自由观、具体的历史的自由观。马克思对自由的追求与超越,是马克思思想演变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5.
实践与审美是人的本质的双重表征。只有在感性的、能动的人的实践基础上,才能展开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视域,并进一步凸显审美的意蕴;而人的自由自觉、对象性的审美观也必须蕴涵在实践观之中,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最终在审美领域才能得到解决和完善。因此,在实践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现实化的双向维度中构建美学的发展体系既是实践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之所以同以往其它哲学有质的区别,根本原因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以劳动实践概念为基础,对旧哲学进行了根本性改造,批判地继承了近代欧洲哲学家们关于自由学说的合理内核,形成了科学的自由观。既然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建立在劳动实践基础之上的,那么,首先要涉及的问题,就是自由是如何产生的?英国人亚当·斯密把自由和幸福消极地理解为摆脱劳动的重负。而马克思却把自由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7.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8.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动因.一切哲学理论与思想文化,都不能回避对人类自由问题的哲学沉思与探索,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自由做出科学的解答,本文试对马克思的自由观体系的基础内涵,特点进行探析,从而揭示马克思自由观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然而,国内外理论界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许多混乱和误区,重新认识和深入揭示马克思自由观的真义,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亟需在理论上对马克思自由观真实面目和精神实质予以恢复和澄清。马克思突破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彻底贯彻了人道主义自由精神,以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以往哲学家的自由观,指明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历史发展方向,完成了哲学史上自由观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然而,国内外理论界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许多混乱和误区,重新认识和深入揭示马克思自由观的真义,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亟需在理论上对马克思自由观真实面目和精神实质予以恢复和澄清.马克思突破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彻底贯彻了人道主义自由精神,以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以往哲学家的自由观,指明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历史发展方向,完成了哲学史上自由观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11.
高尔泰与李泽厚都可以称为自由美学的重要人物。主观派代表高尔泰的"美是自由的象征"与实践派代表李泽厚的"美是自由的形式"对当代美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二者从马克思"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论断出发,分别论述了他们的自由观以及自由与美的关系。在高尔泰看来,实践的结果是自由,自由只有通过感性动力才可以转变为美;李泽厚则认为,自由是通过劳动实践所获得的伟大的行动力量,而美正是指实践活动和过程本身。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人们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探讨与追求。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自由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实现了自由观发展史上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历史发展着的,而非永恒不变的,是相对的。马克思自由观是以人为本的实践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3.
《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与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具有内在的联系,使人性复归,恢复完满的状态,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是他们共同关注的主题。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实践是审美实现的途径而非根源,将康德、席勒的美学理想付诸实践,这是马克思对美学史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后,渐渐地已不再限止在谈论抽象的美或感觉,而涉足许多重大的审美与艺术实践的课题。这一点,我们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会得到很大启发。马克思在这一著作中提出了耐人录味的问题: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应该说,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也是美学问题。马克思的着眼点无疑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与这个问题提出的同时,他还提到诸如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历史的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劳动观深刻阐明了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等观点。马克思劳动观对新时代现实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新时代青年劳动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以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劳动观为指导,引导新时代青年从思想上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从实践出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劳动中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自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是时代的问题、人类的问题,更是每个人的问题。重新认识和深入揭示马克思自由观的真义,对当代人类社会、当代中国及中国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该文力图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真实面目和精神实质的恢复和澄清,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一定历史阶段中人类总体活动能动性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总和,而且在这总和之上又不断指向更高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认为:自由不仅仅是对必然限制的消极摆脱,而乃是一种认识并掌握客体的规律和主体的规律以及一定目的的能力和状态.作为人类天生所共同向往的“不断指向更高的总和”的一种完美超越,自由与人类生命之爱和艺术之美的创造永恒地缠绕在一起,自由是生命价值人格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艺术的美的规律.“判定文艺作品与美的规律的符合程度,也就是判定文艺作品表现的自由程度——这是马克思美学批评的中心问题.”由此,我们才能寻找到马克思文艺自由观与恩格斯“美学与历史观点”的精神相通处.“历史是自由的体现和发展”(克罗齐语),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由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历史的自由精神,在文艺中这种自由精神以美的规律出现,因而我们在历史的审美研究中可以找到对自由的历史理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自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全人类的自由,而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所主张的以资本私有制为基础少数人的自由。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高体现。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是中国的希望,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9.
康德对自由观的阐释源自于当时经验论者对理性的解构所导致的自由的困境,康德通过对“人的自由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命题的论述,在先验的层面上说明了自由存在的可能性;通过对实践自由和道德观之间的互证,最终证实了自由存在的实在性,但是这种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的理念性只能在审美自由中才能找到感性的根基,康德自由观念的根基最终在美学中得以奠定.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发现,章辉博十对实践仔在论美学的矛盾态度是因为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与朱立元先生存在不同意见:一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领会,二是对海德格尔存枉论哲学的把捉,三是对美学学科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