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假字漫谈     
通假字就是古汉语中的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如果不了解汉字的通假,就会望文生义,导致误解.通假字产生的原因有两条.通假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音同而通假,二是音近而通假.音同的通假,是指借用声、韵、调相同的字来代替本字的通假现象.音近的通假,是指本字与借字之间声、韵、调只是某些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释了苏州方言中表示"肿"义且俗字写作"海"一词的本字为"脪"字,"脪"字的上古音当为微部字,而《说文》徐铉所注的反切"香近切",记录的则是"脪"字已发生语音变化后的中古音。  相似文献   

3.
“音近义通”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同源词之间的“音近义通”、联绵词不同书写形式之间的“音近义通”以及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音近义通”。“音近义通”的原理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均有存在,是原有约定被打破,误解误用的约定重新建立的过程。"习非成是"现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究其产生的动因,从语言符号的角度来看,语言符号本身的音、形、义易混淆性,原有符号关系的生僻性是误解误用产生的内在根本原因。从语言使用者角度看,大众的集体无意识和集体修辞创新是误解误用产生的外在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女孩儿很胖,脸上的肉大把大把地堆砌着,那可怜的眼睛就被挤得只剩下黄豆大小。她笑起来的时候,脸颊的肉就更加蛮横地向上"涌",叫那眼睛、鼻子都藏在了肉里。我和同学们对她的到来都大跌眼镜。全班无论男生、女生,都目瞪口呆地、静静地看着她笑着和大家挥挥手,说声"大家好",提着和她不成比例的瘦弱的书包,踏着稳健的脚步来到她的座位上。没有人发出惊呼,更没有人鼓掌,就那么定定地看着她。  相似文献   

6.
"本字"是指与口语中的"字"音义相合的"本来的字",考本字一般是考求某个方言词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形、字义、字音。在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下,通过历时溯源和共时比较、印证,对濉溪方言本字进行考证,从而弄清其中一些词汇的写法和特点,这对于濉溪方言的整体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序一、固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地区之首县,其方言为中原官话秦陇片下之一支。本文所释均为固原方言中的常用词语。二、既曰“考释”就应该作一些审音辨义的探求和说明,而并非仅将摘录于古字书中之某字比附于后所能奏功。依愚所见,本字与方言词语之关系约有以下数种:1.本字之义与方言词语之义全合;本字之音(取中古音),其声韵调与方言词语之今声韵调对应全合。2.本字之义与方言词语之义虽不全合,却有孳生引伸之联系;本字之音与方言词语之今音虽不全合,却有演变转化之线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字被乱定为通假字。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先谈谈什么叫通假字。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时借用当时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这种现象就叫做通假。其中借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例如:借  相似文献   

9.
通假字的范围只包括本有其字不用而借同音近音字替代一种;要从源头上去看本字与通假字,现在通行的字不一定是本字;确认通假字要全面考查;语音上具备通假条件,文义上确信无误,就是通假,不应以例证的多寡来判断是否通假.  相似文献   

10.
用"短"来表示"拦截"义在很多方言中都有体现,但"短"何以有"拦截"之义却少有人论及;除此之外,一些地区方言中还有表示"追赶"义的"断",其本字亦未可知。通过文献论证,考证出表示"拦截"义的"短"本字当为"断",其"拦截"义源于"断"之"截断"义;而方言中表示"追赶"义的"断"当是"追"的记音字。  相似文献   

11.
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金文大量使用通假字.这些通假字和本字二者之间在语音上相同或相近.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二:一是本有其字而写了别字,即“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经典释文叙录》引郑玄语);二是本无其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与典籍文献中通假字成因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13.
通假字试论     
什么是通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时,某字表示某种意义,是有一定的。我们就管这个字叫本字,这个意义叫本义。但有时,本字与另一字所表示的意义本不相关,可是由于它们具有音近或音同的特点,由于某一原因,使用时不用本字,而借用另一字来替代它,以表示它的本义。我们就叫这个借用的字做通假字,所借用的意义叫做通假义。例如: A.①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酒。《诗·豳风·七月》②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  相似文献   

14.
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现象。通假,就是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例如:借用跳蚤的“蚤”字来替代早晨的“早”,其中被借用的“蚤”叫做通假字,被替代的“早”字叫做本字。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很多,如:厉通砺、被通披、涂通途、距通拒、旁通傍等。在  相似文献   

15.
谐音析词     
谐音析词,即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如“年年有鱼”,“鱼!’和“余”声音谐合。便借“鱼”作“余”。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注》的灵魂是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理论,段氏给每一个篆字注明古韵部,以此来校订文字结构、解释谐声读若、沟通本字借字、阐述许书声训、揭示音近义通、考证双字联绵、审核历代音切等。但是,段氏所标韵部中仍有一些属于今韵部,不是古韵部,这种假性古韵部显然妨碍段氏"古形、古音、古义互求"主张的贯彻施行,需要详加考辨。  相似文献   

17.
成语源远流长,由古汉语凝炼而成,几乎囊括古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古音通假通假,是古人书写某字时,因“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或是虽有本字,而临时用另  相似文献   

18.
漫谈通假字     
丛利红 《考试周刊》2011,(69):23-23
文言文里有很多文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字"。用字通假与写别字不同。通假字是古人在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又没有统一的字典可供查找,就用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来代替本字,是古代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字。文言文里还有两种文字现象:假借字和古今字。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上课了,我请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形:"直径分别是6米和4米的两个半圆外又有一个大半圆。"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琢磨着这个从未见过的图形。  相似文献   

20.
谐音是利用汉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用同音字和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的一种修辞格现象。谐音字画将汉语中的谐音字应用在书画创作中,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笔者结合在海外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经验,发现很多母语非汉语的二语学习者普遍认为同音字和近音字是他们学习汉语时的一大障碍和难点。我有幸结实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语言中心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赵华老师,并从她的《谐音"画"汉字》中得到了诸多启示。本文力求将谐音字画应用到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减轻学习者学习负担、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将文化与语言教学相互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