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章主要考察了宁化客家方言的三个被动标记“分[p?n44]”、“畀[pei31]”、“得[t??5]”。描写了其在宁化客家方言中的基本用法,同时,探讨了宁化客家方言中被动句的基本类型、构成成分的主要特征以及被动句式的语义色彩,并探究了宁化客家方言被动标记的语法化来源和归纳其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琼 《现代语文》2007,(8):45-47
《水浒全传》(下称"水浒")①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蒙"字式、"教(叫)"字式、"与"字式、"给"字式等.这些被动句式分属三种不同的类型:"被、吃、蒙"属于第一类,被动标记是由"遭受""蒙受"义的动词演变来的;"教(叫)"属于第二类,被动标记是由使役义动词演变来的;"与、给"属于第三类,被动标记是由给与义动词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3.
"话说"在网络论坛及贴吧中频频出现类似话语标记的用法,它除了固有的谈话义及充当发语词的用法外,还具有转换话轮、开启话题等篇章功能,表达交际中的拖延思索、语气缓和、提示注意等话语标记义。文章将结合新华网论坛[1]、强国网论坛[2]及百度贴吧[3]中有关"话说"一词的话语实例,根据话语标记的性质及特征理论来分析"话说"的话语标记功能,并对"话说"是否可以归入话语标记做一个界定。  相似文献   

4.
被动句在襄樊方言中的标记词多用“叫”、“让”,较少情况用“被”。因此,其被动句有自己的特殊用法。文章从襄樊方言被动句的结构类型、语义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被动句的标记词“被”的发展渊源,从而得出在方言中产生此种用法的特殊来源。  相似文献   

5.
黔阳方言的被动标记有三个,即“着[ts‘o45]”、“让[laη24]”和“把乞[pA31t‘i45]”,其中“着[ts‘o45]”是从表遭受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让[laη24]”是从表使役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把乞[pA31t‘i45]”则是由表给予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6.
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期,汉语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为"字被动句,可以分为两个系列:"S为V"和"S为NV"。"S为V"系列被动句的被动标记"为"是被动助词,是由动词"为"的"成为"义演变成的,演变的机制是重新分析;"S为NV"系列被动句的被动标记"为"是施事介词,是由被动助词"为"演变成的,演变的机制是句法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现代汉语"毕竟"一词的属性和用法做简要总结,援引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实例,从历时演变角度考察"毕竟"作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试图总结这一语法化过程的来源、演变机制及其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点兼及对现代汉语态度副词类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他砂汉语的标记被动式有"名<,受>着+[名<,施>]+动""名<,受>+名<,施>+各+动""名<,受>着+名<,施>+各+动"等三种类型.讨论这三种标记被动式的用法及被动标志的来源.他砂汉语中由被动标记"各"和"着……各"构成的被动式均与土家语的影响有关,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土家语的抵抗和改造,属于汉语、土家语深度...  相似文献   

9.
"捱"和"给"是永福官话中两个多功能的常用词。"捱"和"给"都可作动词、情态副词和介词;"捱"和"给"都可以充当被动标记,被动标记"捱"来源于表示遭受义的动词,被动标记"给"来源于给与义动词。  相似文献   

10.
昆明方言"挨"有动词、与事介词、处置式、被动标记和连词五大类用法,其下分别下辖12个小类用法,包括:动词"挨"的"接触义""承受义""磨蹭义";与事介词"挨"的"受益""指涉"和"相与"三个关系子系统等等。我们对比"挨"各个用法的语义功能和出现的句法环境与条件,分析"挨"的两条语法化路径以及演变源头动词"挨"在语义虚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现象。同时还发现了"挨"在虚化过程中的语音渐变规律和音变逆转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类型学理论和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临海方言非谓语前置词"拨"的用法,认为临海方言中的"拨"作为一个多功能语法形式可以作为处置式受事标记、接受者标记和受益者标记,但未像大部分吴语区方言一样进一步虚化为被动标记。通过和北部吴语的比较,发现临海方言被动标记语法化有其自身特点。另外,和非谓语前置词相关的"搭"的表现也和北部吴语区的"搭"有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和语言的蕴涵共性一样,类型标记性是当代类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类型标记是类型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把不同语言的形式或结构上的特征直接联系起来[1].类型标记性表明语言结构的某些特征非常基础和普遍,为跨语言对比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这些形式特征可以反映一些重要的跨语言模式.类型标记性也可以解释音系、形态和句法上的不规则现象[2].以往的研究中,戴庆厦、李洁[3]归纳了汉藏语言被动句被动形式和意义的情况.黄行、唐黎明[4]的研究主要涉及了我国不同系属或不同类型语言被动语态的形式标记特征的分布情况.在这些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分析跨语言被动句的类型标记性特征——有标记/无标记和被动句标记性的语言蕴涵共性,通过跨语言被动句类型标记的语言共性的分析以揭示各语言句式现象特别是被动句系统性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中的给予义动词发展出了被动标记的用法,有两条途径,一是给予义动词及其所构成的双宾语结构,首先演变为使役类结构,然后再由使役类结构进一步演变为被动式,即给予义动词经历了使役义动词这个中介才演变为被动式标记;二是给予义动词及其所构成的双宾语结构在语义和语法结构上同被动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发展为被动式,给予义动词也就演变为被动式标记。这两者的句法结构在表层上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具体的句法环境的差异才促使它们演化道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了《聊斋俚曲》(1)中表"使役"和表"被动"的"给"字句之间关系问题。通过对《聊》的穷尽调查,发现《聊》中存在了一定数量的表使役和被动的"给"字句,并且从句法、语义的角度分析了"给"字句由"给予义"发展为"使役义"再到"被动义"的演变过程,由此进一步证明了蒋绍愚先生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山东方言中也存在着"给"字句使役被动兼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晋江话有五个被动标记“乞、度、传、与、献”。与其他闽南方言不同的是,“乞”既能用于长被动句,也能用于短被动句。“乞”被动句的VP在体标记、补语、动宾、否定等方面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而语义与普通话的“被”相似。其他四个被动标记只能用于短被动句。“度”、“与”是方言变体,时间层次早于“乞”。“与”没有漳州、厦门的双宾用法。“献”能用于双宾和被动。  相似文献   

16.
湖南平江方言属于赣语大通片,方言内部有五种被动表达形式,即依靠OV语序手段和使用被动标记"被、喊、让、落="表被动,其中"落="表被动,其中"落="字句使用最广泛,是方言被动句的代表句式。只能构成长被动句形式,宾语不能省略,可与"把"同现是使用标记"落="字句使用最广泛,是方言被动句的代表句式。只能构成长被动句形式,宾语不能省略,可与"把"同现是使用标记"落="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予词“给”[kei]的来源没有定论,但可将“给予”义作为予词“给”最先获得的意义。从历时的角度对“给”的词义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把“给”的词义演变分为三个模式,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佐证可以说明“给”词义的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给"[kei214]有动词、介词、助词多种用法,由此构成了庞大的"给"字句家族。前人对"给"字句的研究多集中在现代汉语层面,现在将采用对语料库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源语义的角度探讨"给"字句的历时演变。通过分析"给"的义项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找寻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源头,并且对"给"字句产生之初的句式结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描写现代汉语的"给"字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咱/咱们"是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本文通过对现代典范白话文著作中"咱/咱们"用法的分析,详细考察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从语言标记理论的角度将其用法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两种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所具有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咱"指称自己时最为普遍,乃其无标记用法,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有标记用法分别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 "咱们"的无标记用法是用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其他的用法像指示说话人及其伴随方、说话人自己或者听话者为其有标记用法."咱/咱们"除了最基本的指示功能外,还有语用移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古时期文献的考察,厘清疑问代词"曷"的产生年代,以及与疑问代词"何"在语音和用法上的区别和联系,进而理顺"曷"由表示原因目的的疑问代词虚化为反问句标记词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