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畲歌”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人民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文化自信”口号的号召下传承和发扬畲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强大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新课改后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作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份子,当代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和义务。现今少数民族孩子普遍接受汉语教育,使得畲族的传统习俗逐渐失传,甚至畲族的一些习俗、民歌与服饰等濒临消失。为此,将“畲歌”引进高中音乐课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3.
夏旭峰 《考试周刊》2014,(66):108-109
畲家拳是畲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担负着延续畲族文化的历史任务。然而通过调查表明,畲家拳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传承中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发挥引导与桥梁作用,使传承人走进学校宣传与传授畲家拳;同时,福安市少数民族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传承的作用,把畲家拳、畲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学活动中,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使畲家拳传承和学校体育教育双赢。  相似文献   

4.
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社会化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山地农耕的实践是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基础.畲家拳、畲族棍术、节日登高是最具特色的畲族体育娱乐内容,具有浓厚的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与内涵.文章通过对畲族体育文化构筑与历史渊源、特色与特性的初步研究,提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化保存构想,为传统体育更深层次的继承和发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闽东畲歌是闽东畲族民歌的简称,主要分布在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唱畲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也是他们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对于喜爱唱畲歌的畲族来说,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在形式上,闽东畲歌多讲究畲语押韵,最常见的格律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俗称"一条"。一首民歌,少则1-2条,多则7-8  相似文献   

6.
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先民和畲族先民都生活在赣闽粤交界的山区,唱山歌是客家和畲族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其比较研究对促进客畲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这个环境既包括了地理生态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用歌唱的方式记录、叙述历史和生活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畲族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畲歌的生存也受到威胁。本文对福鼎市佳阳乡双华村畲族民歌的生存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旨在探究环境对音乐文化的影响以及新时代中人们对音乐文化传承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武义畲族民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民歌是畲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武义畲族民歌的内容,武义畲族民歌的特征,武义畲族民歌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变化三个方面阐述武义畲族民歌,对这一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畲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与歌俗活动。畲族民歌反映了民族的起源与图腾、生态环境与劳动以及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社会教育等文化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抢救与保护濒临危机的畲歌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经过对畲歌的研究与采风,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期能为畲歌的传承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浙西南是畲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浙西南民族地区对畲话的传承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实践。畲汉双语教育、畲族文化工程和畲族居住格局对畲话传承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畲族文字是否需要创制,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畲汉双语教育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畲族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即存在着与当地汉族的不平等,畲民不但受教育水平低,在社会生活中也长期受汉族排斥。蓝宝成作为近代浙西南山区畲民的杰出人物,不仅热心教育、培养出一大批畲、汉学生,有效地提高了畲民的受教育水平,而且打破了"畲汉向不通婚"的陋习,从而提升了畲民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一般意义上说,汉族客家是历史上“司豫移民”在战乱中由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原畲族聚居区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民系,是畲、客文化互动的结果。近人称说客家话的都为“客家人”。在客家民系形成、壮大的过程中,畲族在血缘关系、客话的产生及农耕习俗等都曾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有的论著仍偏面强调所谓“客家文化优势”“同化”畲族的“强势”效能,有违历实。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述畲族对客家及其文化特征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以纠正畲中“混入客”、畲族“说客话”及向来“刀耕火种”诸说的偏颇。  相似文献   

13.
雷法全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6):60-61,66
一些学者认为,绝大多数畲民“已经转用汉语”。其实,从畲族语言的民族特点、发展历史和语言事实上看,今天绝大多数畲民仍在使用的是一种古老的、非常复杂而又特殊的民族语言———畲民话。  相似文献   

14.
宋代畲族史的几个关键问题——刘克庄《漳州谕畲》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宋代畲族史提出了如下新观点:一、唐末五代出现的"畲山儿"一词,是畲族酝酿时期的称呼;南宋中叶<舆地纪胜>使用的"山客輋",则是正式作为后世畲族族称的最早史例;南宋末期,赣、闽、粤之交的漳、汀、潮、梅、赣五州毗邻区域已成为畲族的基本住地.二、畲族族源主要包含百越后裔、南迁武陵蛮和入畲而被畲化了的汉人三大部分.三、畲族的汉化进程,是与畲族的形成发展史相伴相随的,南宋中后期湘、赣、闽、粤的大规模畲民抗争运动,可说是畲族汉化的正式启动时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畲族总人口约75万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安徽、湖南等7个省部分县市的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清朝光绪年间《龙泉县志》记载"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南宋末年,"畲"开始被用作民族的名称。元代以来,"畲民"逐渐成为对畲族的称谓,普遍出现在汉文史书上。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畲族"确定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各地畲族普遍传说祖籍在广东潮州凤凰  相似文献   

16.
在畲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闽东畲族民众创造并继承着一系列传统的祭祀仪式,由此而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祭祀舞蹈,传承其个性化的民族精神文化。在丰富的祭祀语言中,将祖先崇拜、自然敬畏、传说等融合一体,丰富的仪式既为畲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同时也带来了颇具个性的审美文化。通过对祭祀仪式这一特定现象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打开了解畲族文化,探究其精神世界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17.
浙江畲族民歌演唱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畲族民歌作为其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畲族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文通过对畲族民歌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假嗓演唱等演唱方法的调查和研究,探究其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为弘扬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做一点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下湖源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西南2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畲族聚居村。通过对该村村民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畲话仍旧是畲民的第一交际语言,村里所有的常住畲民都能熟练地说畲话,并且绝大部分畲民都已成为双语甚至是多语能力者。但是随着畲汉通婚人数越来越多,村里会说畲话的汉族人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浙江高校与地方对畲族传统体育教育资源的合作开发,是继承和发扬畲文化的重要途径和任务。以高校体育教育为视角,探析畲族传统体育教育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畲族传统体育教育资源合作开发的对策,为进一步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实现浙江高校与地方进行畲族传统体育教育资源合作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参考》2014,(24):I0002-I0002
正在民族文化熏陶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畲族是贵州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全省畲族3.7万人中,麻江县占78%。从2008年9月起,该县先后撤并7所校点创办了隆昌寄宿制小学。麻江县杏山镇隆昌小学是畲族聚居区的一所大型寄宿制学校,现有18个班,学生674人,住校生48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开设畲族文化课程。为开展好畲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学校请当地民间艺人来传授畲族粑槽舞、芦笙舞、刺绣、畲家歌、武术和板凳舞等技艺。让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