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宣告要将摹仿诗人永远逐出城邦,与此同时,柏拉图推崇另一种非摹仿性的诗歌,其目的在于以一种在教育上有效的方式表达出他的信念与标准——这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诗歌——究竟该怎样看待其复杂重叠的相互关系?本论文论述并比较了历来的诸多学者的观点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柏拉图贬抑那作为摹仿的诗歌而向往一种理想城邦所需之诗的典型,后者属于柏氏哲学王国的一部分——如此方才产生出柏拉图的两种诗歌”:1.对摹仿诗人的批判只有在以哲学语言构造一新城邦的整个过程为背景时才能被理解;2.对一个现实城邦中的诗歌表示不满之际,柏拉图用语言构建了代理想之中的哲学城邦与诗,其只有在哲学中才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姚丽平 《文教资料》2009,(24):99-10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要追寻的是对正义的定义.他虽然没有对正义进行直接的定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正义的界定.柏拉图的正义现是非常独特的,它是基于人生和天赋能力不平等的观念.灵魂的正义就是要求个人去实现这种不平等的天赋能力:城邦的正义就是让城邦的各项工作让天赋相适合的人去做.可是灵魂与城邦的这种正义是善的吗?柏拉图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人们选择正义便是走向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诗人与哲人之争的问题。他从城邦统治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人的存在扰乱了整个城邦的统治秩序,破坏了人的完整的人格发展。他通过论争认为哲学家获得的是真正的知识而诗人是无知的。所以,柏拉图站在政治家的角度认为在理想国的构建中应该驱逐诗人。  相似文献   

4.
王双 《考试周刊》2008,(17):69-70
文章简要分析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的妇女儿童观和音乐观,认为他提出的"所有公民,无论男女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用体操训练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等观点,虽然在当时的雅典社会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的本质出发点是基于国家和城邦的利益,是为建立一个理想国家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老子之"道",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但"道"又是物质的,既表现为天地万物形体的总和,又表现为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常规,其宏大的思想体系在更高层次上超越西周、春秋以至古希腊有关宇宙本原的学说,而更近于宇宙的本体本相;孔子与其不同之处在于,他侧重于人世的政治伦常,希图解决形而下的现实问题,他不懂辩证法,是老子引领他瞧见了哲学的恢弘宇宙;柏拉图的"理念"是事物奉行的条理、法则,很类似于老子所奉行的"道",他<理想国>所理想的"城邦"也类似于老子的"小国寡民"之说.但老子先于柏拉图而成了旷世之才.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哲学史上,柏拉图关于诗歌教育的看法向来很有争议。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虽对诗歌及其模仿术进行了攻击与批评,但由于人自身的局限性,无论学习还是教育城邦民众都需要借助于诗歌。诗天然地理解人的情感,借助于诗歌才能达到教育城邦的目的。被拒绝的是传统诗歌中坏的模仿而不是模仿本身。这意味着一种新诗,它对以荷马为代表的城邦传统诗歌教育发出了强劲的挑战,并试图取而代之。《理想国》既是柏拉图诗歌教育的典范,也是柏拉图教育哲学的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7.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观都属于伦理政治观,却有着不同的具体价值取向和特质.孟子的理想政治形式为伦理国家,柏拉图的理想政治形式为道德城邦.前者的主题是政治生活的人伦关系建构,后者的主题是城邦道德价值的实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不同把握.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政治模式的设计思路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政治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8.
张九龄是张说政治事业和文化事业的接班人,人品正直,又富有政治才干.张九龄的诗歌风格独具,其以<感遇>为代表的五言古诗和风格清淡的山水诗,均是盛唐诗歌的亮点与新发现.他还善于团结诗人,提拔了一批诗人,为盛唐诗歌"众星罗秋,乘运共跃鳞"的大好局面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约翰·邓恩作为玄学派诗歌的代表,是一位较具争议的诗人.邓恩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艾略特等20世纪现代派诗人不谋而同,因而他的诗歌备受现代读者的青睐.该文以<歌>与<追认圣徒>为例讨论邓恩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技巧.  相似文献   

10.
向俊芳 《考试周刊》2008,(4):172-173
<死水>与<帆>这两首诗歌是中西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们都是诗人矛盾的人生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使读者在静观之中看到诗人对希望之光的渴望.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死水>与<帆>,从而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人.  相似文献   

11.
理想城邦是亚里士多德继承柏拉图的思想,注重对理念的描述,而城邦理想是亚里士多德摆脱柏拉图的思想后形成的独特的概念,侧重于具体的实践。对亚里士多德的城邦理想与理想城邦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城邦理想与理想城邦的建构基础,以及二者背后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美德"是柏拉图思想著述的核心议题。柏拉图认为在理想国家中存在一般民众的美德和哲人的美德。在他看来,哲人的美德是有关善恶知识的美德,是经过审慎的美德;在理想城邦中,必须同时具备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才能获得。而对于大众的美德,柏拉图认为它是基于真意见但缺乏稳定性的美德,这种节制、服从的美德使得理想城邦的公民各安其位。柏拉图的两种美德观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增添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为了解决当时雅典城邦公民只顾自己的现实利益,而普遍缺乏对城邦的责任感这一现实问题,在《理想国》中建构了一个理想的城邦。这个理想城邦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以所有公民都认真履行其城邦责任为基础。柏拉图从城邦产生和繁荣的角度论证了公民履行其责任的必要性,并将个人责任视为城邦幸福和个人幸福得以实现的基础,从而为城邦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菲力普·拉金是二战后英国涌现出来的优秀诗人,"运动派"诗歌的杰出代表.以他的<去教堂>为例,探索拉金宗教信仰上的两难.一方面,他是一位无神论者,另一方面,他又对宗教的命运堪忧.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2):9-10
柏拉图通过建立理想城邦来诉说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其《理想国》是他思想的产物,他以理念论为核心,提出"善的理念"。柏拉图的教育最终是为奴隶主贵族阶级培养"哲学王"。他将城邦分为三个等级,而所谓的正义城邦就是三个等级的公民各司其职,从而达到和谐。理想国中的教育实则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属于精英教育。孟子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与柏拉图属于同一时代人物,其思想中体现着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其理论核心为"性善论",提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本文通过比较柏拉图和孟子,从他们的生活背景、理论哲学基础为出发点,比较二者对于"善"的不同见解,从"仁、义、礼、智"对比"灵魂四德说",概述了教育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饶庆年,湖北蒲圻人,1981年在<诗刊>上发表处女作<教师笔记>,随后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诗作300余首,并多次获奖.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山雀子衔来的江南>、和<饶庆年抒情诗精选>等.他创作的<山雀子噪醒的江南>组诗获得全国最佳诗歌奖,被誉为"为中国乡村编织花环"的诗人.饶庆年的诗美丽、纯朴,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他被中国诗坛称为当代中国乡土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通常被单一地解读为"天真"的颂歌或哀歌.而实际上,文本所呈现的却是一种具有多重性的"天真".这种多重性既囊括了诗人所描摹的"天真"之境的多层意义,又隐含着诗人对待"天真"的矛盾态度,折射出布莱克的诗歌文本所具有的开放和活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解读<天上的街市>,一般落点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上(人教版配套教参第391页).从诗歌的整体意境来看确实如此.但细细琢磨全诗,会发现有许多疑点.<天上的街市>除了表现郭沫若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外,是不是还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深度迷茫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托尼·哈里森:一个分裂的自我,两种叙事的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哈里森是英国当代大众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双声性,充满了不同社会阶层对峙的声音,反映了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在语言层面上的对立和交锋.他的诗歌语言既有高雅文字也有粗俗的狂欢话语,反映了诗人对精英文化、教育、文学传统接受且又颠覆的矛盾态度以及诗人从平民子弟到精英诗人自我裂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杨梅 《文教资料》2008,(13):25-26
约翰·邓恩作为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以他的一首<告别辞·莫悲伤>名垂千古.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奇思妙喻形象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探讨诗歌的主题,从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