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随着"双高计划"的出台,国家对于高职教育治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高职教育的功能定位亦更加明确。治理文化是高职院校治理的灵魂,更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的桥梁。现阶段高职院校治理离高职教育功能仍存在差距,建设好高职院校治理文化仍任重而道远。综合梳理当前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发展现状,应积极从发展具备时代特征的教育文化、发展内涵丰富的职业文化及推动教、职文化间的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定位的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时期。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认同传承、借鉴融合与发展创新是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内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锐 《职业技术》2018,(9):6-10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十九大以来,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介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肩负着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将人本化理念贯彻到高中教育中,突出人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和老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提高高职学校的工作效率;创新高职学校管理模式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人本化理念运用于高职学校的基本意义、基本途径、基本方法以及人本化理念在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实现,论述人本化理念在高职教育中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适应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方面。高职院校本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均备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但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教师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的培训而忽视素质教育,这严重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使高职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西部高职院校中,很少进行创造性教育,这主要是因为西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滞后,人们对创造性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解,社会综合创造性教育环境难以形成,创造性教育在家庭、学校中难以进行.这极大地限制了西部高职院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西部高职院校中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造性教育教师队伍,以促进西部高职院校创造性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必需的实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重在培养适切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同时承担科学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提升和社会教育等责任.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学生的“全人”培养、教师的充分发展、学校的有效管理和责任文化的营造来实现社会责任,并通过学校综合化、多元化、开放化、国际化发展促进社会责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只有坚持教育创新,以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加快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才能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只有坚持教育创新,才能为高职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苏派高职学校文化是江苏区域内近百所高职学校文化的简称,是植根于江苏地区的近百所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学校文化的总和,是具有江苏特色、高职特征、大学品质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的"江苏样本"。在追溯苏派教育、苏派职教、苏派高职教育的发展并梳理苏派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苏派高职学校文化的具体内涵,从育人、传承、营造三个方面进行价值定位,并从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的标识表达、强化学校精神文化价值的引领、注重专业文化的品牌塑造、促进学校课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升学校活动文化的品味和层次等方面提出了建设与打造苏派高职学校文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世界性的热潮,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内生需求的促生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和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基于形势政策分析和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借鉴,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健全组织领导、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评价体系、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实践育人、重视文化引导,从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方黛春 《职教通讯》2012,(26):21-2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学生的责任教育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责任教育是人类文化的经典传承,是大学生德育的核心内容。责任教育关系人才的发展,关系民族与国家的繁荣与兴旺。通过对高职学校责任教育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应通过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完善责任教育的内容、创新责任教育的方法、不断构建完善的责任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是中国技术文化转型背景下产生的重要教育类型,它一直处于技术文化的转型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认识阶段、觉醒阶段、改造阶段和重组阶段顺次在中国推进,它与高职教育发展的互动内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精神层面依次深化,即高职教育先后经历过孕育期、落实期、扩张期和再造期。该视角为高职教育历史变迁提供了新框架,即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简单以法律条文或者学校实体建立作为高职教育发展开端。高职教育类型发展与技术文化转型相关,因而技术文化认知的深化对高职教育发展具有启迪作用,把握技术文化发展的总体方向才能指引高职教育发展,且基于本国技术文化背景才能保障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南古称吴,是我国灿烂的吴文化和江南文明的发祥地。苏南的科学发展依赖于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则依赖于教育。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具有教育的文化功能。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求着眼,苏南的科学发展需要体现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教育过度强调适应性,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障碍。"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根本是人的转型发展,核心是价值导向的转型发展,即从过度强调适应性向凸显超越性转型,从唯"就业导向"向重视"导向就业"转型。确立"导向就业"的价值导向,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行的。在路径选择上,可以通过树立适度超前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重视学校的文化引领功能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教育传承文化、发展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境遇中进行的。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了课程改革之基础。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正面临着深化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其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必须从文化的视野审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营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政策环境,注重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配套,塑造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教师文化建设,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需要的双向互馈关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创新。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趋向开放包容、转向以人为本、体现知行合一、重视内化体验、追求科学系统等逻辑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明德修身是其逻辑主线;中国精神是逻辑重点;家国情怀是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然成为多元文化的汇集地,将海丝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高校文化育人的作用。高校应把海丝文化运用到育人的过程中,传承、创新和融合海丝文化,以此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创新教育,不断深入挖掘海丝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泉州的高校逐渐向其他地区辐射,借此传承发展海丝文化,积极地为实现中国梦奋斗。  相似文献   

17.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需要的双向互馈关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创新。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趋向开放包容、转向以人为本、体现知行合一、重视内化体验、追求科学系统等逻辑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明德修身是其逻辑主线;中国精神是逻辑重点;家国情怀是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8.
罗跃文 《文教资料》2014,(27):65-66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学校传统的积淀、精神的承载,它是历史发展物化了的文化。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根"和"灵魂"。本文试从校园文化和校史文化的关系,以及高职院校校史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四个方面探寻高职校史建设的途径,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服务高职教育,服务学校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尤其是散杂区的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河南新乡市回民小学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回族文化传承的视角对散杂区回族学校文化传承提出了重视回族文化传承、尊重学校的民族文化历史、将回族节日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文脉延续、传统弘扬的迫切需要,是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组合,是培养精神财富传人的时代要求。高职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与职责、具有文化传承的适用模式、具有服务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因而,高职院校应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理念,精心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努力构建特色、创新文化,善于推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