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家访     
“家访”本来是指教师为取得更多沟通走进学生家庭访问。可在记者采访中发现,现今的“家访”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除了传统型走访,还出现了e访和手机短信访。“家访”内涵的拓展,让我们看到“家”的传统空间更开阔了,更重要的是它加固了家校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寒假将至,本刊再提“家访”,意在给广大教师多一些思路。也许采取了适合自己的家访方式,才是最有效果和最受欢迎的家访。  相似文献   

2.
家访目前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意义上家访的局限性催生了“学生家访”概念的提出和具体实践。“学生家访”为家访赋予了实践育人的内涵,是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知何时,一些老师渐渐习惯于一个电话或一个口信,就将学生家长召至学校。名之曰“校访”。“校访”的潜滋暗长,使“家访”有了淡出家校联系阵地的趋势。“家访”是什么?我们并不陌生,是凡当个老师或做个学生的,兴许都有做“家访”或被“家访”的经历,它曾被看作是实现家校沟通、优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期达到“双赢”的重要教育手段。“家访”犹如一座“彩虹桥”,连接着学校与家庭,是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互动“共振”的一个有效平台。“家访”的功能不容抹杀,可现在为什么又被冷落呢?目前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实施了教育布局区化调整…  相似文献   

4.
学校地处偏远山村,学校和班级召开学生家长会的机会就很少,平时的家校互动主要靠班主任约上几个科任教师走村串户登门家访。自从我们这儿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后,我这个“老班”就找到了一种“快捷、高效”的家访方式——电话“家访”。  相似文献   

5.
居海燕 《班主任》2013,(11):35-35
很多年前就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到我家。”直到现在,很多学生最害怕的还是老师家访。一些班主任利用学生的这种畏惧,把家访当作自己的“杀手锏”,常常以家访来威胁学生。其实,家访不该使学生紧张恐惧,使家长惶惶不安。因为家访不是“登门告状”,而是为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上海闸北区“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振兴班主任“家访”开了一个好头,值得庆贺。他们开展的具有时代感的各种类型的家访,犹如在平静的河面掀起一阵涟漪,给颇为沉寂的“家访”带来一道新气象。该区局领导顾平龙对此评价说,“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访又显示出丰富的内涵和不可估量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夏斌 《基础教育参考》2009,(9):72-72,91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访逐渐被“电访”取代,教师真正走人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逐渐淡出家校联系的蓝图。家访这一传统的联络方式成为教师工作中的“古董”,陈列在记忆的深处。难道真的让家访变成永远的电话连线吗?不.家访的市场不能垮下去,一根电话线连接起来的情感远不如面对面的促膝交流。为了不让“先进的通讯”占领温馨的“情感市场”.我校试行了一种家访代访制度——常回“家”看看,效果非常显著,现在正在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8.
网络热词     
《四川教育》2013,(12):3-3
电子家访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升级,电话、QQ群、博客甚至微博等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方式也成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便捷方式。许多学生家长通过删络与老师Ⅱ发短信息、E-mail等,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一些班主任老师还专门开设了“班主任电子信箱”,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联系。这种依靠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的“电子家访”,正成为老师和家长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不过也有家长表示,尽管现在“电子家访”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更便捷了,但这种“见字不见人”的家访方式,总是让家访少了“应有的温情”。  相似文献   

9.
申广明 《班主任》2009,(9):39-40
怎样才能使家访既轻松又高效呢?我认为不妨增加些灵活性,在“访”字上动脑筋,试试“别样”家访。 联访 为提高家访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选择“联访”的方式,与任课教师、班干部或学生一起去家访。2003年5月,鉴于严重的“非典”疫情,学校被迫放假,  相似文献   

10.
对于家访,有这么一种倾向:学生普遍将老师的“家访”与“告状”划等号;家长也认为必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不然,老师何以登门拜访呢? 我接触到一个班主任,他的班上却出现了一股要求家访的热潮。为什么呢?原来他家访时采取的是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学生有了错误,他不马上向父母告状,而是亲近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12.
案例:周一下午刚上班,几位班主任就“冲进”校长室“理论”。原来是因为家访的事。这个学期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量化考核,其中规定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4次。由于学校地处农村,通讯条件差,家访的路途又远,而教师有一部分又不是本乡本土的,所以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家访,学生出了问题就“叫家长”,结果学生不愿意叫,家长不愿意来,效果很差。而学校认为,家访是拉进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距离的一种良好的传统教育方式。所以,这学期做出决定:教师要定期家访,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问题却出在了考核上,怎么来确定教师去没去呢?政教处采用了查…  相似文献   

13.
群聊家访     
《初中生》2011,(25)
不少家庭担心贫富状况、父母离婚等“隐私”外泄,成为婉拒老师家访这一不容忽视的新现象。随着手机、网络等通讯手段的日益便捷,一种叫做“群聊式”的新式家访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登门家访。这被认为“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云端教学的盛行,云端家访也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新型家访方式。云端家访能方便师生及时沟通信息、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家校教育合力。为提高云端家访的有效性,文章以“三部曲”的形成探讨了教师应如何进行云端家访,使云端家访取得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归来吧,家访     
孩子读了几年书,本人就盼了几年“家访”。可孩子现在已读初中二年级了,而所有的老师却一次也没有“家访”过。直到最近与一位老师交谈,方知“家访”早已过时了、不搞了! 想当年,本人在校读书时,班主任老师隔三差五地到家里来“访问”,我在家里、在学校的情况,让老师、爸妈弄得个“明明白白”。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访”的老传统已逐渐被丢弃。为什么呢?据说,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今非昔比,教师工作量大,时间有限,实在抽不开身;不少学生并非就近入学,给老师“家访”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是怕引起家长的误会。 于…  相似文献   

16.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家访实录     
家访,能更多地了解学生;家访,能倾听家长的心声;家访,是学生和家长心的呼唤!一年来我做过许多次家访,记录下了其中的点点滴滴,这里采撷了几朵“小花”和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8.
家访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共同完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呼唤教师家访学生、家长呼唤家访,现代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巧妙”的家访。  相似文献   

19.
[案例]“电子家访”与“上门家访”孰优孰劣。去年上半年,某市教育局下发了红头文件《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家访暂行规定》,把家访活动重新推到教育工作的前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上海闸北区123所学校联合举办“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号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到学生家里实地考察学生的生活环境。几乎同时,上海、南京、广州、合肥等市的一些学校流行起“电子家访”来,老师向家长公布老师的电子邮箱或QQ号码,方便家长与老师在网上沟通。南京更是开通教育网络“一线通”,全力打造家校互动平台……据说,这种颇富现代特色的沟通方式很受年轻家长的…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家访“四忌”宋建栋家访,是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是班主任实施个别帮助、因人施教的重要前提;是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条龙式全程教育、全方位督促学生进步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班主任不仅应重视家访、坚持家访,而且还应注意家访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