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自卑和补偿理论是阿德勒个性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依这一理论分析《红楼梦》中贾探春的心理机制。探春因庶出而产生自卑情结,以心理补偿缓解自卑,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自卑,从而彰显出极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探春是《红楼梦》中颇富才情的一位贵族少女 ,作者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 ,对它寄予了“补天”的希望 ,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但作为贾府三小姐的她 ,却有着先天不足的庶出身份 ,这使她敏感、自卑 ,且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主要结合探春协理荣国府的相关描写 ,探讨这位贵族少女的悲剧成因 ,并最终认为 ,其悲剧的产生 ,实源于她个人的出身所形成的独特性格及这种性格与她的家庭和所处时代的不谐和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贾探春悲剧命运的来源,残酷的封建礼教下庶出的身份是探春"看似自尊,实则自卑"性格形成的根本来源。生母赵姨娘更是探春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从探春的判词及诸多暗示来看,探春的命运也是像风筝一样"飞高跌重",远嫁他乡且夫家获罪,最终落得"红颜薄命"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彭萍 《文教资料》2010,(4):37-38
简·爱的自卑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并逐渐发展为对门第、家庭、外貌的自卑。她利用维护个人的人格平等来获得心理补偿,走出自卑的困境,最终超越自卑。  相似文献   

5.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追求优越,获得补偿是克服自卑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托于阿德勒的理论,从自卑的来源与补偿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个性人物探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简·爱的自卑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并逐渐发展为对门第、家庭、外貌的自卑.她利用维护个人的人格平等来获得心理补偿,走出自卑的困境,最终超越自卑.  相似文献   

7.
说起林黛玉来,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林黛玉的叛逆精神和她的博闻强志、才思敏捷、清高孤独、敏感,但很少提及她的自卑。自卑和她的清高孤傲一样是她的性格的组成部分,林黛玉性格中清高孤傲敏感和她的家庭身世有关,同时也是自卑的一种体现,自卑使她变得极其敏感,清高和孤独,同时又通过孤傲清高来掩饰她的自卑。  相似文献   

8.
刘文琼 《文教资料》2021,(2):18-19,9
赵姨娘,《红楼梦》中描写的荣府二老爷贾政的妾。她身份低微,生有一子一女,言行无状,常惹是生非。贾探春,荣府贾政的庶出女儿,生母赵姨娘。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赵姨娘和探春的言语行为为语料,分析她与探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带刺儿的玫瑰——试论探春的性格张思铭张思光贾探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初识探春,是在黛玉进府时,那不过是几笔写意式的描述:“削肩细腰顾盼神飞……见之充俗。”略具形神之概,却也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她虽是蔗出,却也锦衣玉食,使奴唤婢,无...  相似文献   

10.
探春身处在社会和家族的双重“末世”里,其结局是悲惨的远嫁.小说通过“官媒婆…放风筝”和凤姐曾说的话等细节描写暗示出探春并未嫁作王妃.她不仅婚姻不幸,而且还将远离一切亲情.她是失去亲情的远嫁婚姻受害者.这正是探春为自尊而扭曲人性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所描写的贾府,是一个万难破毁的铁屋子,而探春是这铁屋子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她的“反庶”、兴利除弊、反抄检,企图挽狂澜于既倒等思想和行为,都是徒劳的挣扎,是清醒者痛苦的挣扎。探春的悲剧是“末世”悲剧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曹雪芹“补天”理想的失败,因而,探春的悲剧,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春形象塑造中似融入了作者祖父曹寅的生平经历。探春首倡"海棠诗社"的情节似受到曹寅开办"扬州诗局"的史实的启发;探春有母、有舅不能认不敢认的庶出扭曲人格也与曹寅的经历极相仿佛;探春喜爱"好字画"、喜欢"好轻巧顽意儿"的雅趣性格似也与曹寅善书画、富收藏的生平经历紧密关联。曹寅应是作者塑造探春形象的原型之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探春看事敏锐,处事敏捷,敢于大胆理财。其具体表现在:荷叶根子,都很值钱;利禄之场,运筹之界;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推行承包,群情高涨;李纨辅政,落实承包;年终算账,归到里头;平儿华诞,自掏分子;若不省俭,后手不接等层次。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兴利除弊,建账建账,廉洁奉公,合理决算。  相似文献   

14.
晚年的丁玲,在高扬政治意识的同时,其女性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呈现.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同时存在并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纠结,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丁玲晚年的心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纠结极大地影响了丁玲显性层面的创作和隐性层面的心理,成就了其独特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5.
作为托妮·莫里森早期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和《秀拉》表现出创作视角和技巧上的连贯性:同样着眼于黑人女性的体验,并把对这一体验的描写从孩童时代推进至成年。从怯懦自卑的佩科拉到坚毅果敢的秀拉,从无助的替罪羊到带刺的野玫瑰,本文将深入剖析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从痛苦祈求到挣扎觉醒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6.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的焦虑与恐惧,但失去祖父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走向独立;在情爱关系上,自卑心理下的翠翠既渴望爱情又逃避爱情,但在具有爱的能力后,最终决定守候爱人归来。借助“成长小说”这一阅读视角,聚焦于翠翠这个人物本身,使读者更好地从其生命哀乐中领悟沈从文所谓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7.
庞春梅是《金瓶梅》中一个非常鲜活的形象,她聪明伶俐、高傲逞强、凶狠泼辣而又自卑自贱,封建礼制文化长期的蔓衍与熏陶,又使她骨子里具有强烈的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作者塑造这个形象,具有明显揭露丑恶人性和戒淫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深受"五四"文学传统影响的作家丁玲,经过了左翼文学时期集体主义写作风格的转变,延安时期其创作心态经历了再一次艰难的蜕变,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她走过了一段由游离到坚定的心路历程,对其创作心态的探究可以作为一个个案观照延安文学体制的规约性和作家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