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开发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就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的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心理资本是由希望、现实性乐观、自我效能感、复原力构成的可开发的积极心理状态,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规划开发、招聘、绩效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块中应注重心理资本的管理和开发,提升员工心理资本,从而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资本结构及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资本作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可开发的心理要素,对大学生的学业、心理健康、就业择业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选取14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并探讨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倡导者塞利格曼第一次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并纳入资本的范畴,极大地开阔了研究者的视野。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复杂严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的关系日益受人关注。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西3所高校大四学生共1300人,通过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测量,结果表明,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上得分更高,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就业机会大学生在事务型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事务型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可根据事务型心理资本维度设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干预的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心理资本视域中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资本理论是组织行为学的新理论,它提出乐观、希望、自我效能与韧性四种积极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理论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了新视角。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应紧紧围绕乐观、希望、自我效能与韧性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所大学的426名女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毕业生求职期间的积极心理资本整体水平较高,一致性水平较好;她们主要采用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应付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同时积极心理资本因子对应对方式成熟因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培养和开发女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就业情境,促进女大学生的有效就业。  相似文献   

7.
心理资本概念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要素。本文在阐述心理资本内涵、作用机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学习、就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的策略,包括体验成就感、榜样学习、情绪管理学习、积极归因训练、生涯规划指导、目标管理学习、自我暗示和心理咨询等途径和方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心理资本的开发有助于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提高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通过有意识的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与韧性等状态类个体特征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使其在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胡晶君 《高教探索》2012,(3):105-107
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坚韧性四种积极的心理要素。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资本投入和开发,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心理资本理论为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构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多维的职业生涯实现体系,积极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成长力量,认识"我是谁"以及"我想成为什么",实现"从现实之我向可能之我的转变",从而开发学生的心理资本,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柯江林的心理资本短版量表和王苑的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南阳高校5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就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白雪杰 《林区教学》2013,(3):108-109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此,在分析心理资本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和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一个主要障碍,而就业能力不足与心理资本的欠缺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缺乏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择业、求职、就业均会受到消极影响。为了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高校应构建基于"全人教育"的校园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帮助大学生设立有效目标,丰富大学生的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3.
心理资本是个人积极就业心态和夯实就业能力的内在推动力量。本文通过对475名"90后"大学生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在学习层次、学习成绩、学生干部、实习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存量对其就业过程以及就业结果皆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大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资本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这四个核心成分。心理资本在就业能力发展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本文从心理资本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发展面临的困境,接着从规划职业发展目标,提高希望水平;增加成功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积极认知就业环境,形成乐观心态;培养应对挫折能力,提高心理韧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业心理资本是个体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创业者的重要心理资源。通过分析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完善政策支持,将大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中,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心理资本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系统举办大学生创业者心理培训;高校要关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大学生应增强心理修炼的主动性,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效能,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心理韧性,自觉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湖南省高职院校的251名听力残疾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较低,社会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就业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9%。建议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还要开发积极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7.
吴旻  王会珍 《职教论坛》2014,(14):42-45
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空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则更为严峻,就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有其特有的心理因素,高职院校可通过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引导正确归因;创立实践体验平台;寻求社会支持规避风险等路径增强高职生心理资本,打造其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心理资本关注的是个体积极心理状态对个人竞争优势和个人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它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和提升有助于他们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工作幸福感、培养和维持良好工作态度、促进组织公民行为、削减工作倦怠。因此,可以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心理资本要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回顾了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研究视角,同时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的干预和开发模型,以便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高学习投入的大学生具有与学习、科研和就业相关的持久的积极情感和认知心理状态,愿意在学习中付出努力且保持旺盛的精力,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意义和快乐.运用国内学者开发的心理资本问卷、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和国外的学习投入问卷,对浙江某地方性本科院校83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有正向作用,专业承诺在心理资本和学习投入间关系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专业承诺调节心理资本和学习投入关系的效应不显著.高等教育实践中可将心理资本干预融入培养方案,将心理资本开发和专业承诺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