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一种"看待人对环境的影响""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开发,将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服务于地理课程的专业地理思维.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论述,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的同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2.
汪维 《甘肃教育》2023,(21):67-70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地理素养,对初中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意义重大。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师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开发、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增强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健全评价方式,这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人类和地理环境在协调发展方面的观念和认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渗透人地协调思想,利用案例教学法对人地矛盾的现状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素养是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河西走廊这片热点区域为例,阐述如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三个角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和谐"对区域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引导学生感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人地关系认知能力。文章基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探讨进阶式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内容具体化;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人地协调观;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人地协调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对人地协调观的渗透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相关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用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科和地理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可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与地的协调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包括创设情境、引发深度思考和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虞军 《天津教育》2024,(7):162-164
<正>地理作为基础学科,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养。人地协调观素养是指通过地理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然而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仍然存在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无法认识到如何采取行动使人类与地理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地协调观要素,可为地理课程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提供重要情境载体。文章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教学情境载体,探讨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路径:充分挖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人地协调观要素;利用遗产的完整情境,让学生整体、系统地理解人地协调观内涵;从遗产的时间维度,让学生真切体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并在鲜活的案例中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地协调观作为一种价值指向,其培养需要借助体验式情境,而教学案例则是感悟人地观念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喀斯特地貌"教学为例,探究并解决人地协调观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利用体验式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感悟人地关系,逐步养成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1.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体现,在地理素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中参照人地协调观的内涵,选取典型试题,评价考生在2019年普通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作答表现。结合考生典型作答,分析考生在知识范畴和能力属别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人地协调观素养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将原理规律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理解人地协调观;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相结合,内化人地协调观;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相结合,践行人地协调观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12.
朱尚坤 《地理教育》2024,(S1):74-77
<正>一、引言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2022年4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也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并指出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所需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地协调观作为中学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包含“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地和谐”三个要素。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需要经过“感知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地协调观”“运用人地协调观”的循环进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背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及对自然条件和规律的利用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的三个要素。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中学地理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包括长时间尺度下对人地协调观的感知、完整情境下对人地协调观要素的整体理解、真实任务下对人地协调观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个要素。试图面面俱到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往往并不现实。"人地协调观念",对其他三个要素的落地具有一定的统领作用,应当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的第一要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可以比较轻松地捕捉到培养学生人际协调观念的契机的。而只要捕捉到了这一契机,就可以形成比较清晰的人体协调观念培养途径。培养人地协调观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人地协调观念作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的一个素养,可以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建构,进而保证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之后,循序渐进地内化后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品质与能力。通过"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内容的课堂设计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观、区域认知观以及地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时,要特别关注人地协调观素养,明确其在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引领功能和地位。为了提升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水平,要注意拓展广度、降低深度,关注生活、充实要素,注重文化、完善人格。为保障人地协调观的培育,需要改进地理师资的培养和培训:修订高校地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重建专业实践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应采取研究性学习、问题导向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建设全面完善的参考资料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新时期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加强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便于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措施,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推动地理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直接影响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养成。在理论研究和经验借鉴基础上,开发了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量表。运用此量表对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该校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整体较高,但各指标有所差异,知识教学与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相比水平略低。其原因主要是:研究对象整体专业素养较高;研究对象教学理念较先进;研究对象团队协作能力强;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知识准备不足;课时不够等因素影响了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倾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对策:制订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提升目标;加强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内涵、表现和测量指标研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优化教学方式;设计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自我提问清单。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教学倾向是教师生成核心素养教学行为的前提,对学生最终习得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分析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和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对地域分布广泛的60位地理教师样本进行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及各影响因素水平测评,分...  相似文献   

20.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界定测评内容、确定情境类型、划分评价等级是测评人地协调观需要关注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厘清人地协调观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界定其测评内容为:学生在面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程度""相互影响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矛盾时"的态度和观念.依据人地协调观的学理属性和应用领域,确定其测评情境包括"生活活动情境""生产活动情境"以及"地理学者研究人地关系问题的研究案例情境".依据学生对人地关系知识的认知水平,将"人地协调观"划分为"接受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地协调观"以及"运用人地协调观"三个学习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