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佚名 《教师博览》2011,(10):56-57
在漫长的时间里,"沙尘暴"这个词在中国,似乎从未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样被频繁使用。人们突然将目光投注到漫天的黄沙上,媒体写出连篇累牍的报道;实验室开辟出研究沙尘暴的第二战场;气象台开始定期向公众发布"沙尘暴预报"。沙情告急和舆论的关注已经把沙尘暴推向了最前沿。尽管民间的呼声很高,但大多数科学家却认为并非如此。沙尘暴可谓臭名昭著,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声讨它  相似文献   

2.
<正> 对于人类来说,沙尘暴是令人惊恐和厌恶的灾难。然而,来自科学界的研究告诉我们,沙尘暴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是大自然万物消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我们消灭了(实际上至少目前不可能)世界上的沙尘暴及其源头沙漠干旱地区,那么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沙尘暴,这种被人类称为"灾害"的自然现象,却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好处,甚至和我们的生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正想办法在沙漠上植树造林,阻止地球表面沙漠化带来的沙尘暴,拯救和改善人类以及动物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一样,极少数的同学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的影响,纯真的心灵刮起了"沙尘暴",他们欺负同学、打架甚至偷盗……常常让同学又恨又怕,让长辈又气又恨。疏远与唾弃,让心灵的"沙尘暴"越刮越大,这可怕的"沙尘暴"遮住了校园上空明媚的阳光,这可恨的"沙尘暴"夺走了童年的多少欢笑……  相似文献   

4.
未来几年沙尘暴发展形势严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记录: 2004年1月-5月,中国发生沙尘暴16次; 2003年,中国发生沙尘暴11次; 2002年,中国发生沙尘暴26次; 2001年1月-5月,中国发生沙尘暴18次,其中强沙尘暴3次; 9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23次; 8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14次; 7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13次; 每年草原荒漠化和沙漠化以2460平方公里速度上升,全国荒漠土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直接威胁北京的沙漠和沙地:内蒙古滕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项目提升了我国对沙尘天气的实时监测、预警 和预报业务技术水平,为国家防治沙尘暴灾害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们眼前特定的"景象",是活生生的现实。如果借助"此时此景"来教育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激发性和感染力,其教育效果刻骨铭心。一、别了,"沙尘暴""沙尘暴"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时常光临我们的生活圈。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绪。前几天,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几天的"沙尘暴"天气,面对风沙漫天、尘土飞扬的"景象",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7.
"呼-呼-"狂风无情地席卷着黄沙,肆无忌惮地向人们扑来.顿时,城市里一片喧哗,大家惊恐万分,被沙尘暴摧毁的地方一片狼藉.这已是近年来第二次特大号沙尘暴.  相似文献   

8.
Dust Storm     
"大风起兮沙尘扬",沙尘暴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的危害,如果人人都珍惜自然资源,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美好。但愿沙尘暴不再来!  相似文献   

9.
以“沙尘暴现象”为例,探究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依然遭受“沙尘暴”的严重侵袭,启发学生对于区域关联的思考;进而分析主导区域蒙古国沙尘暴现象的形成机制及演化趋势;最后探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影响下,中蒙两国应如何为治理“沙尘暴”现象而进行国际合作,共同为实现全球生态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少年科学》2014,(4):24-25
<正>沙尘暴是一种突发的、高强度的风沙灾害,其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引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沙尘暴工作。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做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造成的环境危害是一个典型的国际问题。沙尘暴的国际影响表现为:相邻国的尘暴源对我国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源发于中亚等地区的沙尘暴对日、韩、北美洲地区等各国的影响。治理沙尘暴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沙尘暴合作治理已经取得成效,同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应该积极地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与措施,促使国际间沙尘暴的合作治理能够更有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12.
春风乍起,又到了沙尘暴飞扬的季节。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是: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其中对交通运输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千万~1亿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度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从下垫面提供粉尘能力和人类活动两个侧面来探讨该区沙尘暴的形成.总结出吉林西部地区很强的地表供沙能力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沙尘暴的发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大平原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沙尘暴袭击,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对沙尘暴采取了各项治理措施。本文认为:政府通过治理使沙尘暴地区的部分土地受到保护,降低了沙尘暴的危害,政府的治理措施对 40 年代初沙尘暴的消失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气候的侧面来探讨该区沙尘暴的形成.总结出本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春季干旱、气温迅速回升、频繁的大风.沙尘暴的发生根本上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控制;吉林西部地区很强的地表供沙能力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也是春季我国北方北路沙尘暴的必经之地.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浑善达克周边草地荒漠化程度加剧,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主要源地之一.本研究选取了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至东南的三个气象站点为研究区,分析了1980-2010年的气象要素、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沙尘暴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1)近三十年,该区域沙尘暴日数呈波动性减少的趋势;(2)降水、湿度与沙尘暴日数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沙尘暴发生日数与风速成正相关关系;(3)沙尘暴发生日数与前一年的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二连浩特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春夏之际辽沈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让人们感受到环境的沙漠化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思考,治理沙尘暴,该怎么做。可是人们却忽视了,看不见的“沙尘暴”,正在侵袭着我们的下一代。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  相似文献   

18.
城市吸尘器     
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沙尘暴。于是我发明了城市吸尘器,安放在沙尘暴来的方向,上面有五个开关。吸尘器吸进沙尘后,按岩石开关,会生产长方体等规则石块,用来建设江河的堤岸;按砖开关,会连续不断地生产建筑砖;按混凝土开关,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点一:沙尘暴     
《辅导员》2002,(8)
中国青年报载(原题:专家为沙尘暴会诊沙尘暴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记者陈娉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沙尘暴项目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测试中心等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沙尘暴发生固然有复杂的气象因素,但在更广泛意义上,沙尘暴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环境和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特大沙尘暴作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已成为破坏生态与环境的一个突出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沙尘暴灾害产生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之中,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现象,而且具有生态经济性质。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成为诱发沙尘暴的重要人为因素;另一方面,特大沙尘暴灾害既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破坏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对人类社会的生态进化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