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理,继承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光辉思想,借鉴了苏维埃俄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入。十七大报告紧扣社会脉搏,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之一,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是列宁的一贯思想主张,列宁在三个历史时期围绕着党内民主问题进行了卓越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虽然我党所处的地位与面临的情况与列宁时期已经大不相同,但列宁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侧重的发展党内民主,对现今我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俄国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民主政党.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联合民主政党的思想.列宁运用阶级分析法对俄国各民主政党进行了分析,指出俄国各政党分别代表无产阶级,地主、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列宁分析了联合民主政党的必要性,指出若不实行联合.各政党都将不能独立存在、革命不能取得成功和无法反对共同的革命对象;列宁还提出了联合民主政党应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保持无产阶级自身的阶级独立性、坚持与民主政党既联合又斗争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政治理论宝库有两大珍品,一是关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既要完成反对封建主义残余的历史任务、又要完成扬弃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任务的理论.二是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实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理论。这两大理论分别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民主发展普遍规律的思想和列宁关于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发展特殊规律的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的主要原则。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缔造者,在不同于前人的时代条件下,在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民主思想。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以"集中"为切入点,经历了"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极端集中制"的探索历程,揭示了党内民主的概念和实质,形成了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体系。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应从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优化党内监督和加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借鉴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以推进当下我国党内民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新型的国家制度。文章认为,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加强民主的主体建设和客体建设,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列宁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列宁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电子民主既需要网络技术提供物理平台,也需要信息自由理念提供思想资源。电子民主与信息自由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信息自由的限度直接构成电子民主的局限和障碍,电子民主的限度本质上乃是信息自由限度在公民参政议政领域中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8.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其民主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提出了以"民主共同体"为理想的政治哲学思想。杜威的"民主"和"民主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符合社会道德传统。"民主共同体"思想的目的是使人类达到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9.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民主进程不同阶段的产物。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批判与发展,但就本质而言,两者统一于人民主权。协商民主强调以"话语"为中心,选举民主强调以"选票"为中心。在民主实践进程中,两者相互补充。建立以选举民主为主、协商民主为辅的民主模式,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指导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过程中,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民主是党的属性、重视党的代表大会作用、完善党内选举等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形成了党内民主建设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员的权利保障和重视党内民主生活的培育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程昱  王垚 《海南教育》2013,(9):33-34
<正>一、民主教育的缘起众所周知,民主这一概念,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概念。我们当今所用的"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现翻译成英文则为"democracy"。其中,"demo"意指人民或者是公民,而"cracy"则是指某种公共权威或统治。在王绍光先生的《民主四讲》一书中,他提到:"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这是民主最原始、最简单的含义。"[1]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主早已不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主要包括对于党内民主的内涵、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性质、党内民主原则的认识以及关于党内民主制度的构建等。而这些认识与构建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关于党内民主的大量、直接而精辟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相关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今我们党也把党内民主建设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之我们党一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这就可以使我们通过研究和分析马恩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来发现我们的党民内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马恩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中得到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非常活跃.陶行知在此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主和民主教育的文章,对民主教育进行了集中的阐述.他希望通过民主教育"为教育招兵,为民主募马",提出"民主是中国的精神维他命"、"教师是民主的酵母"、"在民主生活中学习",以及"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等主张,发表了自己对于民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独特见解.他把教育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主张从小学生和小学教师做起,开展民主教育的普及运动,以提高社会民众的民主素养.陶行知的民主教育主张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既有助于考察现代中国的民主教育进程,更有助于考察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的重大贡献在于 ,他深刻论述并解决了以下基本理论问题 :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两种类型民主的区分 ,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民主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了根本原则 ;关于民主地位的深刻认识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开辟了道路 ;关于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主张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关系问题,学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在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一方面,作为其精华所在的"民本"思想,是"民主"理念赖以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民主"精神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民主"是"民本"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既要把握党内民主建设的普遍规律,也要紧贴高校建设发展的特殊性。要根据高校党员队伍构成构建党内民主机制,包括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党员知识分子商议机制,党外知识分子征询机制,党内外意见综合平衡机制;要根据高校基本任务职责把握党内民主取向,依据人才培养职责确立党内民主的人格培养取向,依据文化传承职责确立党内民主的文化引领取向,依据总体社会职责确立党内民主的科学决策取向;要根据高校文化价值理念塑造党内民主精神,以"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的文化价值理念涵育党内民主的权利意识,以"大学之道、明德亲民"的文化价值理念启发党内民主的责任观念,以"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文化价值理念支撑党内民主的理性思维,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文化价值理念激发党内民主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反对独裁、追求民主的进程中产生的,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并且始终致力于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只有深入考察我们党党内民主的内涵及历史发展,深刻认识发展党内民主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分析“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命题,才能从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探索出一条以党内民主为示范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其精华所在即为"民本"主义;而内涵丰富的"民本"思想中是否含有"民主"的因子,民本与民主的关系如何,历来为各家所争论,为了解决这一理论困惑,本文拟从"民本"思想的渊源及其流变来诠释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民主"的基础,"民主"精神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民主"是"民本"发展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20.
围绕着党内民主问题,列宁早期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对当今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正确认识和梳理党内权力授受关系,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正确认识、处理好党内民主与党内纪律的逻辑关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增进党的团结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多数党员与少数党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