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广陵散琴曲 又名《广陵止息》。汉魏时期相和楚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  相似文献   

3.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遂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其中《流水》一曲曾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相似文献   

4.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广陵散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今安徽寿县)的民间乐曲。现存谱为古琴曲。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梅花三弄此曲系惜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主题部分出现三次重复,所以称“三…  相似文献   

5.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林弹琴,樵夫钟子期能辨琴意。伯牙弹一曲,志在登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相似文献   

6.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①。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②!”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④,卒逢暴雨⑤,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⑥,更造崩山之音⑦。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⑧。伯牙乃合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相似文献   

7.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俞拍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俞伯牙惊叹:"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广陵散: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组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害,临死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其志。平沙落雁: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梅花三弄: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相似文献   

8.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  相似文献   

9.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相似文献   

10.
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相似文献   

11.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子期,佳话流传。《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全文虽不足百字,但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在反复研读文本之后,我确定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体会“三美”:一是文言文的简洁、流畅,朗诵时的节奏之韵美:二是伯牙和子期被夸大到极致的友情之凄美;三是《高山流水》乐曲之幽美。  相似文献   

12.
11期答案     
1、心、肝、脾、肺、肾2、十七孔桥从中间一孔向两边数去,每边都是九孔,就是阳数之极,表明是至高无上的皇家之桥3、东西南北4、《春江花月夜》。它是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5、瞿塘峡、巫峡、西陵峡6、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7、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8、A、中秋 B、元宵 C、重阳9、伯牙、钟子期。参考:都为春秋时人,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抚琴,志在高山,子期应曰:“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改弦易调,志在流水,子期应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引为知己,子期死后,伯牙便不再弹琴。10、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相似文献   

13.
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含,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传颂千古的“高山流水”故事。小朋友在作文中可以用它来比喻喜得知音,心心相印。它对我们还有两方面的启迪:其一,知音可贵。据说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复弹琴,以表达对知音的永远纪念。所以我们要珍惜友谊,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要真诚相待。其二,知音难觅。在茫茫人海,真正的知音常常是一二人而已,可遇而不可求。当年鲁迅先生就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语来…  相似文献   

14.
《课外生活》2008,(12):30-31
<正>高山流水传说在先秦的时候,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里弹琴,樵夫钟子期听了竟能领会这音乐"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叹:"钟子期的心灵与我是相通的。"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为失去了知音而悲痛,从此不再弹琴了。  相似文献   

15.
《高山流水》传说系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偶然在荒山野地所作,时人未解其中的奥妙,后来偶遇樵夫钟子期,钟子期称赞它是一曲“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乐曲,被后人推为十大名曲之首。  相似文献   

16.
合作·美     
“自小生来好抚琴,高山流水觅知音”,铜官两湖之侧,子期与伯牙相逢,合作共谱一曲《高山流水》,留给后人以和谐美;绿茵场上,各个位置上的球员紧密合作,智慧与速度的碰撞,给人以力量美;科学领域,各条战线上的人们为圆华夏千年以来的“飞天梦”,互助合作,给人以精神美。  相似文献   

17.
教育如品琴     
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对千古知音,让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传颂至今。知己难得,知音难觅。为人师的我们,何尝不在苦苦寻觅着自己的知音!课堂上,当学生与我们心灵相通而一语中地时,那是何等的幸福!反观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在殷殷期盼能遇上知我念、明我志、懂我心的师者呀!教育是一门相知相融的艺术,课堂教学是师生心与心的碰撞、灵与灵的...  相似文献   

18.
漫步古琴台     
<正>四月的阳光,洒在武汉汉阳龟山脚下的月湖上,潋滟的水面上泛起一片碎金般的波光。透过被微风轻拂的长长柳帘,可以看到月湖之畔、茂密的林荫掩映之下,粉墙碧瓦、宁静幽雅的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在此地遇见知音锺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即发源于此,故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誉。古琴台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相似文献   

19.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zāi),峨(é)峨兮(xī)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pǐ)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文本解读:本课虽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背后隐藏的含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就是向整个世界封闭心灵的大门。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因为人生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我们的幸福往往转瞬即逝,不得不加倍承受失去的…  相似文献   

20.
《伯牙绝弦》讲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文质兼美,感情丰厚。如此佳作,正是进行迁移创新作文的好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